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血压管理?

日期:05-22
字号:
版面:A05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引起的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血压从115/75mmHg起,每升高20/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风险翻倍。高血压患者平时该如何进行自我血压管理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姜华医生做了详细解答。
健康的生活方式
姜华医生介绍,高血压本身是一种需要自我管理的疾病,患者平时应低盐低脂膳食,营养均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大概就是一个瓶盖装的盐量。多食用富含钾、钙的蔬菜、水果、牛奶等,通过饮食调节,收缩压可降低8-14mmHg。
适当运动也是重要方面,可以选择步行、伸展性体操、太极拳等,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5次;控制体重,体重指数宜在18.5-24.9之间,通过运动、控制体重,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另外戒烟,限制饮酒,每日饮酒量不超过半两,收缩压可降低2-4mmHg。更重要的是一定放松心情,舒缓心理压力;避免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科学进行血压监测
自我血压测量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姜华医生介绍,平时血压应控制在135/85mmHg以下,若能耐受可至130/80mmHg以下。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血压不稳定者每天早晨服用药物前、排尿后和晚上睡前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每次间隔3-5分钟,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如果测血压给自己带来焦虑感,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规律服用药物
姜华医生介绍,如果是初发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将家庭自测血压记录下来,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联系自己熟悉的医生沟通病情。若持续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等危急情况之一时,请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
用降压药过程中要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一:虽然血压高,但什么感觉都没有,不需要服用药物。血压升高后常常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胸闷、心慌、颈部发板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服用药物。
误区二:降压药有副作用,伤肾不能用。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如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我们常用的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首选用药。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不用服用药物。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常常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因此血压正常了也要服用药物,并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误区四:开始不能用好药,要循序渐进阶梯性用药。降压药所谓的好药,是指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有更强的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开始就用会带来更多更早的获益。
姜华医生表示,高血压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就是因为它在伤害身体的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往往给人一种“高血压不算病”的错觉,但往往在发现高血压时已经出现了肾衰、心衰、脑卒中等,因此我们要认识高血压、重视高血压、科学管理血压,才能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