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当街“卖崽”的青蛙们,该何去何从?

日期:05-19
字号:
版面:A12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圆溜溜的大眼睛,胖墩墩的脑袋,手里还提溜着一串小青蛙气球摇头晃脑地走在大街小巷。从去年夏天开始,这个可爱的青蛙人偶便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被网友戏称为“卖崽青蛙”,成为新顶流。那么你知道这只青蛙的设计者是谁吗?它又是怎么走红的呢?
5月16日,记者联系上了“网红卖崽青蛙”的设计者童女士,她曾是一名大学老师,在辞职带娃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青蛙形象。最初她在南京云锦路售卖小青蛙气球的小玩具,被路人拍摄后意外走红,引来不少模仿者。童女士说:“卖崽青蛙被全国网友喜欢我很开心,我也不会去计较版权,只想为大家制造快乐,我很开心的是,它还为一些网友增加了收入。”
“卖崽青蛙”是这样诞生的
南京宝妈设计青蛙人偶服   在云锦路被拍后意外爆火
“‘网红卖崽青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动画片《葫芦娃》中的一个红蛤蟆,我是在这个形象的基础上修改设计而成的。”设计“网红卖崽青蛙”的童女士今年32岁,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专科院校做了三年的专业课老师。2019年,她有了一对双胞胎宝宝,于是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2022年,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童女士决定开始自媒体之路,“我其实是想设计这个人偶服装来做一名搞笑舞蹈主播的,但后来发现在直播平台上很少有人关注,于是便想到走上街头,把这个形象传播出去。”
让童女士没想到的是,第二次穿着青蛙人偶服出去“卖崽”就引发大量关注,“卖崽青蛙”在路人视角随手拍摄的视频中火了。“那应该是在建邺区云锦路附近,我第二天自己都刷到了。”在去年9月发布的一条点赞近40万的视频中,“卖崽青蛙”一手提溜着一堆“蛙崽”,一手拿着个大喇叭,屁颠屁颠地走在路边,憨态可掬,看到有路过的人对她招手,她便跑到路人面前自顾自地摇晃舞蹈起来,滑稽的样子引得路人开怀大笑。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里面一定是个可爱的灵魂”“真的好可爱,看见心情都变好了”……
童女士还向记者透露,“卖崽青蛙”最开始是没有“崽”的,是有一次她带着女儿扫码抽奖抽中一个青蛙气球的小玩具,“当时我就发现,这个青蛙气球玩具和我这个玩偶服还挺搭的,于是就想到可以在传播青蛙人偶形象的同时,出售‘小青蛙’公仔还能增加一份收入。”
对于“卖崽青蛙”的动作,童女士也有自己的设计,为了符合青蛙人偶的可爱形象,童女士对着镜子研究了一些走路方式,和路人互动打招呼的动作以及拍照的姿势,这才有了网友口中“屁颠屁颠的网红青蛙”“可爱歪头杀的网红青蛙”“生气跺脚的网红青蛙”……
“卖崽青蛙”走红之后
不会计较版权问题   很开心“网红青蛙”能帮助网友创业
随着“卖崽青蛙”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童女士说,自己也收到过很多网友的私信,“他们有的是像我一样没有工作的宝妈,有的是在工作上不如意想谋求一份兼职的人。”童女士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来自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中涌现的情绪,不论是消极的还是正面的,她都会与网友们耐心沟通,并鼓励支持他们通过“网红卖崽青蛙”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童女士的交流群里,来自其他地区的“蛙友”甚至能有一两千元的日销售额,“我非常开心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到全国各地有需要的人。”渐渐地,全国各地的街头,都出现了体态各异的青蛙人偶。
由于自己是第一个把“网红卖崽青蛙”从工厂制作出来的人,童女士早早就申请了“网红青蛙”的美术著作权,从童女士向记者提供的作品登记证书来看,“网红卖崽青蛙”的官方名称为“呱兮兮形象”。“虽然现在模仿的人很多,包括制作的工厂、网红青蛙的自媒体账号和全国各地路边卖青蛙崽的人偶,但我不会在版权问题上追究这些人的责任,因为我设计青蛙人偶服的最初目的就是想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
童女士表示,看到“网红卖崽青蛙”火了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卖崽”的队伍中,她也很欣喜自己能够帮助到大家,助力网友们创业。童女士还饶有兴趣地说,各地的“网红青蛙”们也会研究好玩的动作,“今年有个‘见蛙行蛙礼’的动作堪称全国统一,之前很多街上的年轻人看到我都会和我敬礼,我也会回礼。”
童女士说,扮演青蛙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消解了一些生活上的坏情绪,“我是一个愿意尝试创新事物的人。现在还是趁着小孩去上学的时候,才能忙一忙自己的事情,但我感到很有意义,找回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未来想把重心转移到线上   会继续和“蛙友”们制造快乐
在“网红青蛙”刚火的时候,童女士每天晚上九十点钟都会穿着青蛙人偶服出去“卖崽”,晚上一个多小时的售卖时间里,10块钱一个的小青蛙,她最高卖出过五六百元的销售额,“买的都是年轻人”,“去年国庆节后,小青蛙玩具工厂都是订不到货的状态。”
不过,今年童女士明显能感受到,穿戴青蛙人偶服在街头“卖崽”的生意没有去年那么火爆了,“考虑过以后‘网红青蛙’会过气,会被新的形象取代,所以目前也在做新的努力。”
现在的童女士由于每天都要带娃,已经很久没穿着青蛙人偶服出去“卖崽”了,但她逐渐将重心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将精力放在经营自己的“网红青蛙”自媒体账号上,想通过视频继续给网友呈现出更多面的“网红青蛙”。但到目前为止童女士并没有因为扮演“网红卖崽青蛙”,让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取到很多收入,“因为我不擅长搞直播,广告商对于一只青蛙也不会很青睐。”
对于前几天上海的“网红卖崽青蛙”被城管拦截的事情,童女士说自己其实也曾遇到过城管,“他们只是善意地提醒这里不许卖,我也会乖乖地走开再寻找合适的地方,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我们给别人带来的困扰是很少的,更多带给人的是欢乐。”
童女士也曾在大街上遇到过其他人装扮的“网红青蛙”,她认为,全国每一个青蛙玩偶服下都有一颗独一无二的有趣灵魂,“大家都在一起制造快乐”。
话题延伸
身穿青蛙服,手里提着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卖崽青蛙”火遍网络,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因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网红青蛙吸引了不少粉丝。不过,不少网红青蛙也遭到了驱赶。近日,在上海街头一只蛙蛙被城管拦截,还无奈当场褪去了“蛙皮”,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大量讨论——网红“卖崽青蛙”到底做错了什么?
律师
网红青蛙火了,如此“卖崽”违法吗?
如此“卖崽”,违法吗?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邢芝凡律师的专业解读!
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卖崽青蛙”情形来看,多是一些身穿青蛙玩偶外套的个人在公共场所,摆出各种蠢萌的造型吸引大众并兜售气球等小商品。可见,“卖崽青蛙”所实施的“卖崽”实际是一种经营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经营行为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从事无证无照经营。同时,第三条规定了特定的例外情形,即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的经营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
如果“卖崽青蛙”并非是在相关政府所指定的场所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营行为并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例外情形。那么,“卖崽青蛙”属于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相关执法部门有职责予以查处。
城管
有明文规定,属于占道经营
“如果是穿着人偶服走动可以,但不能停下来售卖。”对于路边出现的“卖崽青蛙”业态,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称,合法经营只能是在固定地点,这些“卖崽青蛙”属于占道经营,不符合《济南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该《条例》中写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以及从事生产、销售、修理、加工等经营活动。
随后工作人员表示,城管执法是人性化管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会劝导其离开,但如果对方屡教不改,则有可能会罚款或没收气球。“暂时没有接到对于类似经营者放宽的文件和政策,如果商家想长久地干下去,最好能找个地方固定下来。”工作人员建议。
专家
建议划定特定区域和时间经营
“需在规范的制度内进行。”对于“卖崽青蛙”这一业态,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吴学军认为,商贩的售卖要在固定的路段和范围内有序进行。吴学军认为,消费者在流动商贩手里购买产品,如果有损坏则无法追溯,因此监管引导必不可少。
“这种新奇的售卖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家的购买欲望。”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晴表示,大家普遍关注“卖崽青蛙”何去何从的问题,可以分两方面看,“如果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活力,应当适当保留这种营销氛围,反之则根据相应条款进行管理。”
“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有三个原则:依法管理,违法必究,法不禁止皆可行。”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在进行类似执法时,工作人员可以人性化管理,采取柔性执法的方式。另外,可以给他们划出一片区域,确定某个时间段允许售卖。文图据扬子晚报、法治日报、生活日报、中工网、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