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守护斑海豹18年81岁仍步履不停

日期:05-19
字号:
版面:A01版:封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子峰
81岁,大连人;辽宁省首届十大环保杰出人物、大连市首届十大环保人物;护鸟志愿者、曾被称为“护鸟山神”;大连民间斑海豹保护与救助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大连人说
“我有义务竭尽所能,协助相关部门救助这个物种,让斑海豹永伴人类后世子孙。”——王子峰
4月26日,我市知名环保人物王子峰到访半岛晨报社。他此行的目的是想通过半岛晨报将一批关于斑海豹保护工作的图书赠送给关心关爱斑海豹的读者,并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斑海豹的保护工作。今年81岁的他,已经为保护斑海豹奔走了18年。
缘起:一篇报道开启的斑海豹保护之路
4月26日,辽宁省首届十大环保杰出人物、大连市首届十大环保人物之一的王子峰到访半岛晨报社,他带来了一批图书想捐赠给本报的读者。今年81岁的王子峰身材高大,略显佝偻,头发花白。
王子峰从事环保事业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开始时,他是保护候鸟的志愿者,一度被业内人士称为“护鸟山神”,并获得了省市首届十大环保人物的称号。18年前,因为一篇报道,他毅然投身于斑海豹的保护与救助工作,直到今天。“记得是2005年,我在《半岛晨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斑海豹保护的报道。”提起那段往事,王子峰历历在目。“斑海豹被誉为‘辽东湾精灵’,它们浑圆的身体,可爱的眼神,直接吸引了我。”他回忆道,“看到报道后,我也感觉很震撼。”他表示,作为一个大连人,一个喜爱动物的志愿者,他认为自己有义务竭尽所能,协助相关部门救助这个物种,让斑海豹永伴人类后世子孙。
习性:斑海豹繁殖洄游绕黄渤海一大圈
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其身体粗圆,呈纺锤形,出生时体重7-12千克,体长0.8-0.9米,成年体重120-140千克,体长1.6-1.8米。全身披短毛,背部灰黑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头圆而平滑,眼大而圆,吻短而宽,唇部触口须长而硬,无外耳廓。
斑海豹的四肢均具五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后鳍肢大而呈扇形,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这使得其适宜在大海中游泳,泳姿就像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
斑海豹种群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如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有繁殖洄游的习性,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渤海辽东湾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之一。王子峰介绍,它们每年11月后,从白翎岛海域出发,经过丹东后,沿着大连的海岸线,绕过旅顺口,进入渤海,沿着海边前往辽东湾。“有的会留在盘锦海域,有的到兴城附近海域才停下。春节前后,它们在海湾碎冰上休息、繁殖、抚育幼崽。大概5月末离开,走山东往东南迁徙回白翎岛。”他补充道,因为斑海豹是哺乳动物,需要呼吸、觅食和休息,所以总是沿着海边游泳。
奉献:18年奔走在斑海豹保护工作一线
从那时起,王子峰开始频繁出入庄河、瓦房店等地沿海的农村,建立起了一张志愿者网络。在他的倡导下,我市首个民间斑海豹保护组织于2005年成立,加入其中的不仅有市内的环保志愿者,还有瓦房店、旅顺等地的农民和渔民。他介绍,目前志愿者群里有数十人,陆续也有一些年轻人加入。“一旦发现因病搁浅、脱单的斑海豹,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和我说,我就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救助。”救助现场,经常能看到这位老人的身影。
此外,王子峰还向相关部门建议:因气候变化等因素,斑海豹种群已经北迁,现有保护区范围已经滞后,建议成立渤辽(渤海湾辽东湾)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2011年,我市出台《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多次修订,明确了斑海豹保护救助工作的权责义务。2021年,斑海豹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海豹的生存环境在改善。”王子峰表示。
呼吁:期待年轻人加入斑海豹保护行列
“这次来半岛晨报社,是想把这些书送给关心关爱斑海豹的读者。”王子峰举着他带来的一沓书介绍。该书名叫《碎冰上的斑海豹》,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斑海豹行动工作小组编辑出版的一本专刊。该刊主要关注气候变化视角下中国民间斑海豹的保护和救助工作,详细介绍了斑海豹的习性特征、面临的威胁与解决措施等。
“如果有喜爱动物,特别是喜爱斑海豹的读者,欢迎到半岛晨报社领取。”王子峰表示,因为绿发会曾通过采访他,获取大连民间保护救助斑海豹的信息,所以向他赠送了50本该刊。此次,他拿出30本直接赠予读者,希望能号召一些年轻人关心关爱斑海豹,甚至加入保护救助斑海豹的志愿者行列。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卓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