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用专业和大爱追寻“南丁格尔之光”

日期:05-12
字号:
版面:A10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精神。而承载这一光荣使命的除了医生,还有与患者朝夕相处的护理人员。在大连,有一支“国标级”护理团队,作为首批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这里孕育了第41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TA们用专业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奉献着力量,用大爱追寻着“南丁格尔之光”。
这支优秀的队伍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团队。多年来,继承几代护理人“细心、爱心、诚心、恒心”的优良品质,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成为大医一院优质服务的一面旗帜。
高素质团队   打造高品质护理服务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大医一院护理部史铁英主任介绍,一直以来,护理部十分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现拥有护理人员2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3人,硕士5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全院护士总数的84%,专科护士占比达10.2%。医院为推进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2021年开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有资格参加辽宁省属事业编资格考试,目前已有15人成功考取省属事业编。
一直以来,大医一院护理部致力于培养一支临床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的骨干队伍,推行护理服务专业化,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定期派护士外出研修,选派护理骨干参加国家级专科护理学习班,年内已选派16名护理骨干参加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专科护士资质,为医院护理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同时,作为中华护理学会京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辽宁省急症专科护士培训中心,持续为全国培养输送专科人才。
高素质团队为高品质护理服务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史铁英主任介绍,护理部持续关注患者安全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扎实推进质量管理工具在临床的应用。2022年,在第六届辽宁省医院品管圈大赛暨第十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选拔赛中,护理部选送的三个圈组,经过激烈角逐,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在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评选的对过去十年在全国医院品管圈工作推进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先进表彰中,大医一院护理部荣获“先进集体”称号,史铁英主任、孙莉副主任分别荣获“先进个人”称号。一等奖获奖作品受邀参加“2023辽宁省医院品质管理大会”现场展示,受到一致好评,并再次荣获积极推动2021-2022年度医院品质管理活动“优秀集体”称号,3人荣获“优秀个人”称号,为品质管理推动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交上一份完美答卷。
专业化发展   诠释优质护理真谛
从患者的角度看,护士是一个笼统职业,并没有专业之分。但实际上护理具有很多类别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化的培养。史铁英主任告诉记者,多年来,大医一院护理团队一直十分注重专业化发展,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加大专科护理小组建设,助力护理服务专业化。
为了更好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大医一院开设了多个护理专科门诊。护理专科门诊通过定期电话回访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跟踪后续护理效果,并同时为患者预约下次就诊的时间,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史铁英主任介绍,这些护理专科小组博采众长,以其专业的知识储备为广大患者提供多维度优质服务,除了具备优秀的临床技能,还十分注重患者的健康宣教。急诊、急救护理专科组围绕实施医疗健康、防灾减灾、加强常态化防控需求,为市民进行“心脏骤停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治宣传培训”系列活动,运用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教会民众如何正确使用AED;急诊护理团队运用“视频+动画+真人模拟讲解”的方式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小组进行以“别被栓住行动-VTE预防健康科普”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健康宣教,尤其对于长期卧床的照顾者进行VTE早期预警和预防措施的重点讲解,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性;伤口造口护理专科组制作造口护理手册、爱心讲堂、视频演示、模拟操作、一对一操作指导,让患者和家属对什么是造口、如何更换造口袋、造口用品的选择、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造口并发症的识别、家庭日常生活须知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出院后的自护能力,勇敢、坚强、乐观的开始新的生活;静疗护理专科组分别从疫情防控、血管通路装置选择、外周及中心静脉导管居家管理、化疗患者健康宣教等方面,在全院三个院区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科普宣教;糖尿病护理专科组围绕管理好血糖的“五驾马车”——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等方面,以科普小讲堂、有奖问答互动、图文实物结合宣讲等方式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心理护理专科小组承担房颤射频术后随访半年722人次、将叙事护理应用于临床、编制的中医穴位按摩联合放松训练护理教程帮助康复人员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成立心理减压辅导室进行心理减压辅导……各专科小组用精湛的技艺及服务,充分发挥专科效能,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孜孜不倦,不断拓宽护理服务广度。2022年,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复审中,专家评委对大医一院近年在科普工作中的努力付出给予高度认可,全票通过复审。“专家领导的认可,为我们注入一针强心剂,大家鼓足干劲,大力普及宣传健康知识,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史铁英主任介绍说,护理团队积极开展“‘科普促健康   携手向未来’——安全护航   健康生活”主题护理科普周活动。各护理专科小组牵头,全院8个大科、100余个护理单元积极配合,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形象,适宜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以及不同岗位的科普活动,囊括了健康保健常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及科学防疫等主题,院内外同步开展,近千人受益。去年在线上举办护理专题科普宣讲11期,科普宣教手段与时俱进,科普宣教及护患联系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延伸服务内涵   人文关怀暖人心
为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和全流程,准确把握患者需求的新变化,大医一院护理团队通过不断优化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史铁英主任介绍,为了使患者出院后能持续获得专业、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助力患者快速康复,医院护理专科门诊开设线上沟通平台,通过“压疮家属护理”微信群,在微信平台上定期进行关于压疮及换药知识宣传指导,24小时为患者及家属解答问题,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建立了长效服务群众机制;并创建了“PICC、CVC、PORT维护微信群”,定期推送相关知识,24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全年无休。此外,心脏热线全年共接听电话103454人次,心血管咨询和预约35277余人次。
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大医一院护理团队为老年人开展了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60岁以上患者营养情况,根据营养风险制定营养计划;开展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全面掌握患者处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等级,制作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宣教卡片,指导中、高风险患者进行基本预防及物理预防(踝泵运动、梯度压力袜),有效减少了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持续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完善符合评估标准的环境及设施,增设拐杖、助行器、轮椅等辅助用具,并根据老年人护理需求、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增加或细化服务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确定服务项目和频次。特殊时期,很多伤口造口患者不能到医院换药,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依托医院的互联网平台,实行“互联网+”护理新模式,在线指导患者居家换药。如患者缺少敷料,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快递配送到家,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换药这种新的换药模式,既保证了换药效果,又为患者节省时间,真正惠及伤口造口患者。
强化科研教学   创新护理模式
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一直是大医一院护理队伍的优良传统。史铁英主任介绍,临床护理教学,是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本职,是医院发展的源泉。近年来,经过护理部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护理部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年龄均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年度,护理教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中包揽二等奖、三等奖,在医院举办的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三等奖,三人获大连医科大学实践教学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两人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称号。
护理学科始终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打造更多精品课程,参与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为切实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作出不懈努力,本年度,《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实践课》《脑疝患者意识评估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口腔科护理学》《眼耳鼻喉科护理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外科护理学II》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智慧外科护理学虚拟教研室获批首批校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外科护理学II》成功入选“国字号”课程,跻身国家级一流课程行列。
“科研护士”是护理学科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带动了护理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延伸。史铁英主任表示,为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科研和创新能力,护理科研小组不断发挥其效能,调动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积极组织护理科研培训,多次邀请护理科研专家指导护理标书撰写、答辩以及循证护理个案论文的书写。同时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高效发展。由于在科研立项、新技术推广、实用新型专利和论文发表等方面的长足进步,在“护理学”学科领域科技影响力排名中进入TOP100,为辽南地区唯一。
大医一院护理专业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护理同仁的高度认可,在中华护理学会第28届理事会分支结构换届大会中,大医一院30位护理骨干在本次换届大会中获得任职。覆盖护理管理、手术室、造口、伤口、肿瘤、老年、妇科、急诊、重症、人文、心血管等诸多护理专业委员会。此外,史铁英主任被聘任为护理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将进一步引领带动辽宁省护理伦理专业发展。
“一切成绩的取得是大医一院全体护理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秉持南丁格尔精神,在‘传承、创新、专注、服务’中恪尽职守,用爱心、初心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史铁英主任总结道。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