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半岛老友乐邀专家为大家划重点

日期:05-05
字号:
版面:A14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明天就是立夏节气,它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之意,就是说,春天种下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比如樱桃等。立夏虽是夏季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进入炎热的状态,尤其是大连地区属于海洋气候,立夏时节仍然属于晚春。此时应该根据节气特点,在养生上做好相应调整。近日,我们邀请到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施学清,为大家提供立夏节气养生方面专业的指导。
夜卧早起   晚11点后应进入熟睡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施学清主任介绍,从立夏开始,季节开始转换,所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意思是说,智者养生保健的方法是要顺应天地四时以避邪气。天体的运行是靠太阳的光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阳气的温养。良好的起居习惯,可以保证阳气正常的运行规律。
立夏后,昼长夜短更加明显。天地阴阳之气交合,万物繁茂充实,日出较早,日落相对晚,人的作息也需要做出相对调整。此时要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应“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夜间11:00—11:30应处于熟睡状态,早上可以在5:30-6:00起床。“因为电子产品的发达,许多人夜间睡眠前,一定要拿着手机上床,在本应睡眠的时间,还处于兴奋状态,凌晨两三点入睡习以为常,中午十一二点起床。长此以往,阳气虚损,体力衰败,抵抗力会随之下降。”施学清主任介绍说,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容易诱发诸多疾病,甚至缩短寿命。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气血循行心经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中午最好午休一会儿,以便气血顺利地度过正午。否则,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特别劳心劳神、耗损心阳。
顾护阳气   饮食上不能贪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施学清主任表示,夏季是养阳的最佳时间。立夏时节,气温开始升高,人体阳气浮越于表,腠理开泄,抵抗力减退。衣着上要穿脱有度,及时增减。切忌汗后当风、汗后穿着湿衣。
随着气候日渐变暖,很多人开始贪食冷饮,女士们过早穿上短裙,甚至露脐装,男士们也喜欢在运动后选择冷水洗浴。施学清主任表示,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养生。此时阳气正处于生长壮大的阶段,就像嫩芽渐渐长成枝条。天气也忽冷忽热,本来就极易损害阳气的生长,若是再贪凉饮冷,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饮食上不能因为天气转热而过度贪凉,伤及脾胃之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立夏后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给。如多吃些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等新鲜果蔬;开心果、腰果、夏威夷果、红枣等坚果。
重在养心   运动切忌大汗淋漓
施学清主任表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季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对应的是“心”,因此,立夏后养生重点是养“心”。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立夏过后,应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悦的状态,使身体各脏腑功能保持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顺利平安度过夏天的第一关。
适当运动是维护心阴、心阳平衡的重要环节。施学清主任介绍,许多人以为,坚持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在中医看来,运动也要根据季节做出相应调整,不能因为立夏过后气候宜人,就开始大量运动。运动要以适度为原则。无论做何种运动,都不能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中医将人体的一切正常水液统称为“津液”,包含胃液、涕、泪、唾等,“气”附于津液而存在,大量的出汗,会导致气的耗损。如果运动过度,导致大汗淋漓,对“心”的伤害最大,“汗为心之液”,时间长了,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问题。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