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成为大熊猫饲养员到底有多难?

日期:05-05
字号:
版面:A11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时下,人工圈养大熊猫们的一举一动正受到“空前关注”,“云端吸猫”视频风行各大自媒体平台,成为新晋解压良方。同时,动物园、风景区成热门打卡点,熊猫界“顶流”们的圈舍前人潮汹涌。热闹之下,一种昔日颇为低调的职业也突然受捧——能日日与萌兽们近距离接触的“大熊猫饲养员”。
大熊猫饲养员怎么招?他们的日常究竟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探访了几位年轻的大熊猫饲养员,揭开这一人气职业的神秘面纱。
日常工作
大熊猫的便便要掰开来细瞧
清晨5点半,江苏天目湖南山竹海熊猫馆的值班饲养员李子潇便起床洗漱,自己还顾不上吃一口东西,就去给大熊猫“华丽”和“星安”准备早饭。“现在是冬春之交,正是吃水竹的季节,景区笋园的雷竹笋也开始冒头了,我们会和工人们一起给大熊猫挖笋吃。”他举起水管,将提前砍好的竹竿和竹笋冲了冲水,再成捆地抱起,扛向熊猫们的室外活动场。一批吃完了便要补充下批,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都要吃掉50斤左右的竹子,一天中,饲养员们需要来回扛上好几趟。
2015年,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李子潇应聘上了天目湖景区的动物饲养员。“看它们吃,好像自己也饱了。”这位90后“熊猫奶爸”干劲十足。
准备好一天的第一顿竹子大餐后,李子潇打开兽舍的移动拉门,将“华丽”和“星安”放入室外活动场享用早餐,自己再进入夜晚它们进食和休息的室内区域,开始打扫卫生。在清理粪便前,他留神观察了一下熊猫们排出的粪便,还随机拿起一个掰开来细瞧。
原来,大熊猫们的粪便里头,有讲究。“先看外形,如果竹竿和竹叶吃得多,粪便就是成形的青团或金黄团,如果竹笋或精料窝头吃下去,排出的就会是软便。”他解释说,一旦出现泡沫状或是果冻状的粪便,说明熊猫可能有些闹肚子了,就得引起重视,增加竹纤维的摄入量。至于用手掰开粪便来进一步查看的原因,则是观察是否有寄生虫。“其实,我们熊猫饲养员不仅仅是大熊猫的‘铲屎官’,更是看护员,日夜照顾的同时,也要随时察看它们的健康状态,作出应对。”李子潇说。大熊猫在排黏、假孕等生理周期到来时,也会一反常态,变得不爱吃也不爱动。每当这个时候,饲养员们总会更加忙碌,想尽办法增强它们的食欲,陪护在它们身边,直到不适过去。
“爱的配方”要蒸四小时
大熊猫们都是“直肠子”,吃得快,排得也快。原来,它们的始祖是食肉的,虽然慢慢演化成了吃素,但它们依旧保留了典型的肉食性消化系统——没有盲肠,肠道较短,无法像大多数食草动物一样消化植物纤维,只能吸收汁液中的营养。
成年大熊猫都是两三百斤的庞然大物,能维持自身生理需要靠的就是“多食多餐多睡觉”。所以,大熊猫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吃东西上面,吃饱了心情好,就溜达溜达、爬爬树、摆弄下玩具;没心情或累了,躺下倒头一睡,直到再次被咕噜噜叫的肚子唤醒,开启新一轮进食。这般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也给饲养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即便到了夜里,也得留下一个人值班。每隔几小时夜班饲养员就要起夜巡视,察看熊猫们的状态,如果竹子吃完了,就要及时添加。
为了均衡膳食、增加营养,饲养员们还会定时定量投喂洗净切好的苹果、胡萝卜,以及一种特别制作的“精料窝窝头”。这是一种棕黄色的实心大糕点,需饲养员们每天亲自做。用大米粉、玉米粉、黄豆粉、白糖、盐等兑水揉成团,中途再打个鸡蛋进去,隔水蒸上4个小时,安全健康无添加剂,李子潇把它称为“爱的配方”。“窝头的味道我也尝过,淡淡的扎实的口感,蛮不错,咬起来就像个硬蒸糕。”他说,虽然竹子才是主食,但是精料窝窝头是圈养大熊猫们共同的偏爱。每天早上10点,下午2点、5点,饲养员都会给熊猫们切好6至8两的窝窝头,送到嘴边。
必备素养
当熊猫饲养员,要有很多的耐心
程建斌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一名熊猫饲养员,主要任务是熊猫繁育工作,差不多就是熊猫界的“妇产科医生+产后护理专员+月嫂”。
每年春天熊猫发情、交配、孕期管理、接生、新生儿的抚育,他要从3月一直忙到11月。等到熊猫幼崽2个多月,可以给妈妈自己带时,他才能稍微轻松些。
迎接新生命的体验,总是新鲜的。饲养员们会通过监控盯着熊猫妈妈的状态,从熊妈破水,到幼崽呱呱坠地,一刻不得放松。最久的一次,程建斌几乎一眼不错地守了39个小时。即使已经接生过200余只熊猫,程建斌依然能从中感受到生命带给自己的能量。
当熊猫饲养员,要有很重的责任心
张大磊也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熊猫饲养员,他负责的部分跟程建斌是两个方向:野外放归VS人工饲养。
小小熊猫的熊生方向,从还在熊猫妈妈肚子里就决定了。被选中的熊猫妈妈会在保护区的野外环境中产子,全程由熊猫妈妈来哺育幼崽,妈妈还要教会幼崽学会躲避天敌、寻找食物和水源等野外生存技能。2岁之前,熊猫幼崽就这样跟着妈妈长大。至于饲养员,大多数时候是躲在机器后面的。这些熊猫们从出生到真正回归大自然,都不会见到“人类”,但它们却是复壮和重建野生种群的希望。
为了保证熊猫的野性,避免过度接触导致“人熊依赖”,饲养员极少和野化熊猫接触。进入野化区进行采集粪便等工作时,都需要穿上“熊猫”服,还得喷洒一些熊猫的尿液和粪便,掩盖人类的影像和气息。
当熊猫饲养员,要有很强的承受力
从2001年开始野化放归工作起,截至目前,中国圈养大熊猫已野化放归11只,存活了9只。张大磊参与了其中多只熊猫的野化放归,“小核桃”就是其中的一只。
2018年12月,“小核桃”在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放归,笼门打开的那一瞬,张大磊情绪复杂。他在心里不停地默念:再见了,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啊小核桃……而“小核桃”头也没回地钻进了山林里。
直到2021年11月,都江堰市国有林场在野外监测工作中,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宝贵影像。张大磊和同事们看照片,怎么看都觉得眼熟,最终根据现场采集的熊猫粪便DNA比对,确定了被拍到的就是3年前放归的“小核桃”!
张大磊很高兴,“知道它过得很好,我就放心了。”但饲养员的这种情绪,“小核桃”并不能体会得到。对饲养员来说,野化放归是一段人类单方面与熊猫建立起情感连接的历程,也是一场注定的离别。“因为知道大门一关,这一生都不可能再见到它了。”
现状
入职门槛并不很高
了解工作内容后大多数人打退堂鼓
铲屎、消毒、挖笋、做窝头、运竹子、独自守夜……做熊猫饲养员,是个辛苦的体力活。
上个月底,李子潇的一名饲养员同事因为身体原因辞职离岗,南山竹海景区公司的人力部门随即放出了招聘启事。令他们惊异的是,与前几年不同,这一回,伴随熊猫热度的持续发酵,原本少有人问津的岗位突然人气爆棚,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收到了280份简历。
奇怪的是,一时间,数百份简历背后的录取率竟然为零,引得一众网友纷纷惊呼“最高不可攀的岗位竟是大熊猫饲养员”。
对此,“知情人士”李子潇笑了。他告诉记者,其实并不是这份工作的门槛太高,只要有畜牧或农校的相关专业背景,饲养熊猫所需的专业技能都可以在入职后跟着团队快速学会,而对于有相关饲养经验的老手,则会进一步放宽学历要求。“我们向几位投来简历的年轻人都抛出过橄榄枝,只是,当详细了解了工作内容以后,他们犹豫了一下,都选择了放弃。”他说,“特别是女生,一听说要独自留在景区山上的小木屋里值夜班,基本都会打退堂鼓。”
的确,离开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到僻静的竹林深处日夜看护大熊猫,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更何况,这份工作薪酬并不算丰厚,每个月到手大约五千块钱,全年做六休一,不仅法定节假日不休,越是节假日还会越忙。
当为大熊猫而“狂热”的冲动劲头逐渐过去后,少有人愿意真正赴约。
但李子潇却把这个人生第一份工作坚持了下来。“我的老家在500公里开外的江苏徐州,跑到这里来养国宝,我觉得挺幸福的,空气清新,熊猫可爱。”他笑说,前两年,自己还把奶奶从老家接来这里养老。如今,他已打算在附近的天目湖镇买房定居。
志同道合的人,总是有的。李子潇欣然告诉记者:馆里的新饲养员总算是招到了,是个男生,老家贵州,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本科生,不日便会入职报到,开始专业培训。
看来,“华丽”和“星安”又多了一位宠爱它们的“新奶爸”,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与大熊猫们朝夕相伴的日子,他们很知足。
本版图文综合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