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多地经历“史上最严重四月热浪”
日期:04-27
4月,一场创纪录的高温热浪席卷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印度斯坦时报》、孟加拉国bdnews24新闻网等报道,从印度到泰国,再到哈萨克斯坦,亚洲十几个国家的气温突破40℃,刷新了历史最高气温纪录。追踪全球极端天气的独立气候学家马西米利亚诺·埃雷拉将这场热浪形容为“亚洲史上最严重的四月热浪”。
多位科学家表示,亚洲4月的早期热浪确实令人担忧,表明气候变化正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除了亚洲,其他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将受到影响,高温热浪的出现可能会成为“新常态”,人类需重视并采取行动。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近日发布的厄尔尼诺现象观察报告预计,今年5月至7月期间,厄尔尼诺出现的概率为62%。
4月亚洲多地出现创高温纪录
“十几个亚洲国家数百个监测点的最高气温纪录被不断打破。”埃雷拉在社交媒体上说,并附上了他对亚洲4月最高气温的追踪数据。数据显示,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创纪录高温。
根据泰国总理办公室的一份声明,泰国总理巴育表达了对“泰国各地危险高温”的担忧,并表示曼谷邦纳地区的气温“可能达到52.3℃”。
埃雷拉表示,亚洲这波创纪录高温是“亚洲史上最严重的四月热浪”。bdnews24新闻网指出,气象学家对热浪的分类是,36℃-38℃为温和热浪,38℃-40℃为中度热浪,超过40℃被归类为严重热浪。
实际上,亚洲部分地区4月通常会出现高温,但不断刷新高温纪录并不寻常。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维基·汤普森告诉记者:“在亚洲一些地区,特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受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4月经常是最热的月份。但今年高温热浪已传播到特别远的东部地区,可以说,在亚洲部分地区出现的创纪录温度越来越接近人类的生存极限。”
对于人类的温度生存极限,《今日印度》称,人们普遍认为,人可以生存的最高温度是42.3℃。热浪会导致体温过高,这可能是致命的。
4月早期高温热浪严重可致命
尽管在夏天(北半球夏季通常指的是6月、7月和8月)会出现高温热浪,但气候科学家认为,像4月这样早期的高温热浪会造成特别危险的损失。
高温热浪对当地民众健康造成了威胁。英国雷丁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基兰·亨特表示,“高温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以及原有医疗状况的恶化,弱势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尤其容易受到威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的作者、华盛顿大学全球卫生教授克里斯蒂·埃比对美国Vox新闻网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由于人们没有适应更高的温度,所以在这个季节早些时候死亡率更高。”
据多家印媒报道,印度的高温热浪已导致一些民众因中暑住院或死亡。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举行户外颁奖活动之后,有13人死亡,另有8人因中暑接受治疗。出于对酷热的担忧,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关闭该州所有学校。
高温热浪还会影响社会发展。亨特指出,高温热浪的影响范围广泛,涉及农业、能源和水资源等多个领域,“热浪可能导致农业减产、增加冷却的能源消耗、影响劳动生产率、加剧水的短缺、破坏交通基础设施,并(在某些地区)增加野火的风险。”
综合《印度快报》等媒体报道,目前,亚洲多国面临早期热浪带来的挑战。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因电力需求异常激增而停电,其首都达卡路面因高温熔化。异常炎热的天气也让泰国民众担心,高温可能会持续到夏季之后,导致干旱和潜在的农作物歉收。在印度,高温热浪导致许多地方的水资源短缺,这又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农民难以谋生。印度旁遮普邦和北方邦西部媒体的报道称,早期的热浪影响小麦作物的生长,预计将减产20%。
高温热浪可能成为新常态
多位科学家指出,亚洲多地4月的高温热浪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区域天气模式、气候变化等。亨特分析指出,南亚和东南亚在夏季前形成热浪可归因于几个因素,主要因素是该区域天气模式,通常表现为持续的高压模式,意味着晴朗的天空和微弱的风,但最近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因素变得越发重要。
“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导致该地区的气温升高(例如今年),同时,森林砍伐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此外,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世界许多地方,包括亚洲出现更频繁和严重的热浪。”亨特称。亨特补充说:“亚洲早期的热浪确实令人担忧,因为它们表明气候变化正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由于全球变暖,预计热浪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将增加。”
多位科学家认为,高温热浪可能会成为全球要面对的“新常态”,需要人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正颠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预期,夏季可能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强烈。埃比表示,气候变化某种程度上已经打乱了“高温通常出现在7、8月份”这种模式,人们需要转变对全年高温风险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准备,并在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最脆弱的人群。
“随着气候变化,这种热浪正变得更强烈、更频繁、更持久。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我们将不得不为生存而适应。”汤普森说,“所有科学模型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如果不大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这些热浪将成为‘新常态’,气候模型表明热浪将变得更热。”
亨特指出,由于气候变化,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在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热带地区,热浪可能会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这凸显了采取行动缓解气候变化、制定战略帮助社区适应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过渡到可再生能源,并采取热适应措施(如早期预警系统、城市绿化和凉爽的屋顶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日益严重的热浪威胁。
■相关阅读
今年或迎史上最热夏天“1.5℃目标”或将在2024年失守
厄尔尼诺指数是科学家们监测全球海水温度形成的数据。“厄尔尼诺”现象上一次出现是在2020年,而在过去两三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全球气候处在 “拉尼娜”现象之中(海水变冷导致气候降温)。不过在最近,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预示着 “厄尔尼诺”现象将很快卷土重来。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近日发布的厄尔尼诺现象观察报告预计,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厄尔尼诺”出现的概率为62%。根据NOAA气象学家休瑞的说法,今年之内全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超过85%。
去年夏天的热浪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而气象学者认为今年夏天的高温甚至很可能超过去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资深教授弗里德里希·奥塔表示,“随着厄尔尼诺不断增强,2023年夏天很有可能超过2016年夏天,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只要人类社会的化石燃料消耗无法减少,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不会停止。”
气候研究专家豪斯法塞指出,科学模型预测今年秋季和冬季可能出现中等强度的 “厄尔尼诺”现象,本次“厄尔尼诺”现象或使全球气温上升约0.2℃,明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将突破 《巴黎协定》规定的气温警戒线,至少也会非常接近这一警戒线水平。
对于这个“1.5℃目标”,目前来看状况不容乐观。欧盟哥白尼地球观测计划的报告显示,即使不考虑今年大概率会发生的 “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平均气温比起人类社会普遍进入工业化之前也已经上升了1.2℃。要想控制气温上升的幅度,就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现实是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还在继续上升,所以要在短期内扭转气候变暖的趋势几乎不太可能。 综合红星新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