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青回”“回忆杀”,4月20日,根据日本篮球漫画《灌篮高手》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吸引大量中青年观众前往观影,引发集体怀旧。上映首日,《灌篮高手》票房达到1.15亿元,目前票房已经超过3亿元。此外,猫眼数据显示,该片超过六成观众年龄在30岁及以上。
首日票房是《千与千寻》2.13倍
《灌篮高手》是80后观众心中的青春,是一份留存记忆的情怀。此次电影版由原著作者井上雄彦亲自操刀,地位和意义非同凡响。有观众表示,“我等这场比赛27年了。”4月20日18时20分,《灌篮高手》总票房成功破亿,打破11项票房纪录。此前,《灌篮高手》的预售票房已突破1.156亿元,超越《铃芽之旅》的预售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票房冠军。上映不到2天,票房就已超过2.05亿元。猫眼专业版预测,该片内地总票房最终有望超过9亿元。
在70后、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中,还有几部动漫题材的电影不得不提,这些情怀片让观众甘心掏钱买票,奔赴影院与青春重逢。比如,柯南系列第23部剧场版《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2019年9月13日在国内上映,首日就斩获6300万票房,创造该系列的内地票房新高;宫崎骏力作《千与千寻》2019年6月21日第一次登陆中国内地院线,首日就拿下5400余万票房收入;2021年是哆啦A梦动画引进国内的30周年,当年5月28日该片举办“满30减20”主题观影,数百名30岁以上的观众秒回童年时光,当日票房也一举突破2000万元。
都是情怀片,哪部更吸金?对比上述动漫电影在内地上映首日的票房数据发现,目前《灌篮高手》完胜其他影片,其首日1.15亿元的票房是《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的1.83倍,是《千与千寻》的2.13倍,也是《哆啦A梦:伴我同行2》的5.75倍。
30岁及以上观众占比62.2%
从观众年龄维度观察,猫眼用户画像数据显示,《灌篮高手》的“想看”用户中,30岁及以上观众占62.2%;而另外三部的观众则相对年轻,《哆啦A梦:伴我同行2》和《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的观众超过六成年龄在24岁及以下,《千与千寻》24岁及以下观众也超过了半数。
朋友圈“看完”电影?“屏摄”要不得!
《灌篮高手》掀起集体怀旧观影热潮。与此同时,不少人的朋友圈也被屏摄的照片、短视频“刷屏”。不少网友吐槽,“再刷会儿朋友圈就把灌篮高手看完了”。对此,电影《灌篮高手》官方发文,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行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使用普遍化,不少网友在观影时习惯拍摄、录制一些电影画面、桥段,并将其发布在朋友圈、微博等个人社交平台上,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感受,还可能涉嫌违法。
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因此,在看电影时,除非经过权利人许可,否则任何人都不能进行拍摄。所拍摄的内容无论是否发布在社交平台、是否对外传播,都涉嫌违法。虽然著作权法规定了“欣赏权”,但仅限于放映过程中的欣赏,并不扩展延伸到“拍照或录视频发朋友圈”的范畴。从龙标之后到电影放映结束都属于“放映”,观众不应进行拍摄。
首先,未经权利人许可,在观影时拍照或录视频的行为复制了电影作品的部分内容,可能会构成对著作权人复制权的侵害。其次,拍照或录视频截取了电影的片段或部分,并不能反映作品的全貌,可能会对电影作品造成修改,也可能影响电影作品的整体表达,进而有可能构成对电影作品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的侵害。再次,拍照或录视频发朋友圈,往往也不会表明电影作品的作者身份,可能会构成对著作权人署名权的侵害。最后,拍照或录视频发朋友圈的行为,必然导致电影作品的传播,也可能会构成对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观众会通过“随手一拍”来分享观影感受,考虑到上述法律风险,建议观众使用官方公开发布的宣传片、海报等内容进行观影分享,改变不良观影习惯,共同对盗摄说不。
综合南方都市报、法治日报
■关注五一档
新片预售总票房破亿《长空之王》领跑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4月23日23时24分,2023年五一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突破1亿。五一档诸多新片中,王一博、胡军、于适、周冬雨等出演的电影《长空之王》以超6000万元的预售成绩,位列新片票房榜榜首。 据新浪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