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以真实为卖点谁之过?

日期:04-19
字号:
版面:A14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4月15日晚,安徽宿州市发生一起高空杂技表演女演员坠亡事件。事发后传出演员“因吵架生气没有扣安全扣”的说法,但有专业人士称,这种高空表演不会有安全绳,“安全最终靠搭档的相互信任”。此外,记者发现,涉事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但实缴出资额和参保人数都为“零”。17日,当地官方通报称,将对事发原因“深入调查”。
已成立事故原因调查组
多段网传视频显示,当时起重机吊起了两名杂技演员在空中做花式动作,处在下方的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突然脱手重重坠落到舞台上。事故发生后,涉事公司负责人称是意外,事发时两口子正在生气,演出前还嘱咐了她扣安全扣。另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我们熟练得很,我们上过央视,都说了一定要注意安全,说了10遍都得有。”
但出事女演员的丈夫张先生告诉媒体,演出时并没有因吵架生气而不系安全扣。事故原因到底是什么?4月17日,宿州埇桥区发布通报称,当地已成立调查组,相关涉事人员和单位正在接受调查。通报确认,演出活动主办方为宿州市尹居源种植家庭农场实际负责人尹某某,承办方为安徽亚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女演员孙某某和其搭档张某某系夫妻关系,两人在表演高空节目中,孙某某坠落受伤,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通报称,“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依据调查事实和责任认定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有媒体报道,出事的夫妻俩有着七八年的高空表演经验。此前,女演员是唱歌的,男演员扮小丑表演魔术,两人家中还有一儿一女。
绸吊国内外都没有安全绳?
华中地区某杂技团演员张某称,她演了二十多年,身边没有碰到过类似险情。“我们有一些高空项目,是需要手和脚同时脱开的,演员快速短时间脱开、腾空。”张某称,绸吊表演一般要么脚脱开,要么手脱开,基本不会出现演员闪脱腾空的状态。这种成熟的表演,只要集中注意力,就不会出现演员掉落的情况。
一名地方杂技团资深演员韩某接受采访表示,杂技中的绸吊表演是没有安全绳的。“表演绸吊的两个人,会有怀抱、翻滚等动作,假如身上系了绳子,会直接影响动作的施展。”韩某称,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绸吊表演都是没有安全绳的。
河南一家职业学校任教的何老师曾从事高空表演25年,现在做杂技表演老师。她从专业角度分析,绸吊表演的确没有安全绳,这场演出中吊车高升,上无安全扣、下无防坠网,安全隐患较高。另外“最近天气比较热,身体会出汗容易打滑”。
张某从事绸吊表演十余年,她认为,在众多杂技项目里面,绸吊的安全性还是很高的,绸吊项目的安全要靠身体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与搭档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她表示,为了保证安全,在她所在的团队,演出前教练、负责人都会一一询问演员的状态,包括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等。演员哪怕有一个方面发现不适,就会进行调整,如临时取消节目、启动备用的方案等等。另外,若在上场前觉得手滑,演员个人也会根据情况,用到防滑粉或者纱布。
专业院团安全要求更高
高空杂技表演是一种技巧要求极高的艺术形式,演员需要在高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和严格的安全措施。此次杂技表演出现意外,有网民呼吁停止高空类杂技表演。有业内人士称,一些高空表演不会有安全绳等措施,但地面会有保护网。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专业院团重视对演员的保护,类似事故并不多见。演员在进行高空表演项目时,一般都会要求以系安全绳或者在地面架设安全网等方式进行防护。该业内人士建议,由于业内没有形成全国或省级统一的安全标准体系,一方面应当出台标准,便于安全监管,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民营杂技团体进行规范。韩某称,空中飞人项目会有高空抛人的动作,表演时也没有安全绳,但下方会布网确保安全。
涉事公司连续多年0人参保
4月15日的演出前,主持人不断强调该杂技表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并以“表演最真实的杂技”为卖点。有网民指出,“表演最真实的杂技”绝不等于漠视安全。有法律人士认为,主办单位和演出公司应当为此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天眼查App显示,涉事公司“安徽亚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经营范围含文艺综合演出、婚庆礼仪服务、舞台设备租赁等,法定代表人杨某某100%全资持股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年报信息公示,该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但实缴出资额为“零”。且从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全部为“零”。
天眼查显示,这家公司曾在2021年3月因“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被安徽亳州市文旅局罚款五万元。
发声
中国杂技家协会
正视演出安全
中国杂技家协会在声明中表示,“对于悲剧的发生,我们无比痛心和震惊”。声明称,中国杂技历来重视演出安全,做足安全措施,才能公开演出。今年以来,随着演出市场日益复苏,杂技从业者更应周全地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更应加强杂技演员的恢复性、系统性训练,把杂技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杂技家协会在声明中郑重呼吁,全国各杂技团体、演出组织方自觉维护杂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杂技演出,反对以损害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全面关注及检视杂技演出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免重蹈覆辙。在声明中,中国杂技家协会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事件处理,感谢关心中国杂技事业发展的朋友们。”
央媒
演出效果再高也高不过生命
女演员坠亡事件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为什么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且主办方甚至还以“没有保护措施”来作为表演的卖点。杂技真就是一项“以命相搏”的惊险艺术吗,为了所谓的“表演真实性”就真的可以忽略必要的安全措施吗?
中国杂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其雏形可追溯至秦朝博采众长的角抵戏,历经多个朝代的创新发展,于汉代形成“百戏”体系,在宋代甚至形成了培育杂技人才的“科班”。近代的中国杂技形式多样,其中有危险性较低的表演,如顶碗、柔术、变戏法、独轮车等,还有一些项目则具有一定危险性,如走钢丝、空中飞人、双杆爬等。据笔者了解,那些具有危险性的杂技表演绝非如那主持人所说,“只有不戴保护措施的才是真杂技表演”。恰恰相反,这些杂技项目从一开始就应该有着“层层保护”。
首先在演员的培训阶段,高空杂技演员都需要练就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柔韧性以及极高的心理素质。
其次,高空杂技对表演的高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与控制。一般在使用吊车进行高空表演时,高度会控制在3米左右,最高不超过5米。在这样的高度上表演,即使出现危险,演员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在高度更高的表演项目,如空中飞人中,不仅演员的手部、腰部会用不显眼的绸吊绑住,舞台下方也必须铺设弹力网作为“双重保险”。最后,高空杂技在表演过程中,从来都不是以“惊险刺激”“博人眼球”为目的。视情况抛弃危险系数高的动作,量力而行是高空杂技业内的共识。
中国杂技的特色从来都是平中求奇、险中求稳,看似惊险刺激,实则四平八稳。无论是走钢丝还是空中飞人,表演的核心都是要求“稳”。高空杂技固然有冒险成分,但从来不是需要表演者通过赌上性命去追求所谓的“真实”。被誉为“杂技奥斯卡”的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最高奖“金小丑奖”的奖杯是一个抱球微笑的小丑,这也就揭示了杂技是一项给观众带去愉悦而非追求刺激的技艺。
同时,这次的坠亡事件也给所有举行类似表演的主办方敲响了一记警钟,在举办可能存在危险性的表演时,一定要做好安保措施,将存在生命危险的动作、行为扼杀在摇篮里。保障每一位演员的生命安全是原则更是底线,毕竟再高的演出效果也高不过生命。
试问,如果每场杂技演出都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表演”,那这个雏形于秦朝的传统技艺又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

    ■揭秘
民间杂技行业:走钢丝二十年转行卖烤串
有民间杂技演员向记者介绍,杂技演员一直都是非常苦累的职业,风险也非常高,但月薪不过数千元。近几年来,不少民间杂技团体解散,演员纷纷另谋出路,有人去酒吧表演,有人改行卖烧烤。另有大型杂技团体负责人说,如今的杂技演出市场正在慢慢恢复正常,期待这种高技术的演出行业能够恢复如初。
安徽宿州埇桥区嵩沟镇的黄阿姨64岁了,因为年纪和身体问题,她与老伴现在已经不干杂技表演,回乡务农了。黄阿姨育有两子一女,自己经历过杂技的磨难,她不想孩子也吃这碗饭。然而,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耳濡目染,演出看多了就想跟着学。黄阿姨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一直在表演高空杂技。黄阿姨说,高空杂技都是夫妻搭档比较多,配合必须默契。关于收入,黄阿姨表示,根据承包方的要求,一般会有时长三天、五天或者半个月的演出,三五天的演出能挣两千元,还要刨去转场赶路用掉的时间。
林闻(化名)从事杂技表演二十余年,他表演的项目主要是走钢丝。10岁那年,他因家庭贫困,被父母送到学校学习杂技,13岁就开始上台表演。林闻说,杂技都是从小练习,所以练杂技的人普遍学历都不是很高,家里条件较差。出来演出多年后,林闻组建了一个三五人的小团队,在全国跑演出。二十年来,他们跑遍了全国的省会城市,还曾出国演过两场,上过央视。林闻回忆,在他最忙的时候,一天演三场以上,每月挣7000元。杂技表演只能勉强过日子,靠杂技想买车、买房是奢望。三年来,杂技演出基本都暂停,很多杂技小团体解散。35岁的林闻也顺势离开了杂技行业,现在定居河北保定,卖烤串谋生。
杂技表演往往跟马戏表演一起进行。记者从宿州埇桥区及其他地区多个马戏团的老板处了解到,最近几年众多马戏团无法接到订单,演员和老板都转行了。
图文综合华商报、央视网、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