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解锁”丰产密码
日期:09-30
版面:
第09版:新疆“冀”忆 河北“十四五”对口援疆答卷·产业篇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15日,和硕县新塔热乡30亩旱碱麦试验田内,大型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穿梭,饱满的麦粒倾泻而下,落入运输车里。
“麦子长得真好!”新塔热乡副乡长汪要浦站在麦田里高兴地说,这块试验田展示了抗盐碱、抗干旱、耐瘠薄小麦新品种的优越性能,为周边农户提供了种粮新选择。
和硕县地处南疆,干旱少雨,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如何充分利用盐碱化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成为张家口市援疆干部、和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侯杰苦苦思索的问题。
在张家口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侯杰经过多方调研,了解到沧州有抗盐碱、耐干旱、耐瘠薄的冬小麦品种——捷麦19、捷麦20,于是引进了一批到和硕县试种。
他们发现,捷麦系列比当地小麦表现出更好的抗盐碱能力,其中捷麦20表现尤为突出。“第一年试种,捷麦20每亩产量就比当地小麦高出30公斤,加工出来的面粉麦香浓郁、绵软筋道,非常适合制作面条、馒头等传统手工面食。”试验结果给侯杰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于是,他们把捷麦20带到若羌县、且末县等地,将试种面积扩大到500亩,并于2023年8月成功申报国家南疆耐盐碱小麦区域试验,连续两年通过国家区域试验,目前已成功进入生产试验。
“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年捷麦20平均亩产527公斤。”侯杰高兴地说,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为旱碱麦在新疆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他们将通过“以种适地”形式开展盐碱地改良,助力当地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价值。
(张晓超、侯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