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日报

绿水青山水峪村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0版:布谷       上一篇    下一篇

□杜晓飞

太阳抚摸着山冈,山间泉水叮咚,小河低吟浅唱,古老的歌谣在风中飘荡。我们走进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小村落——水峪村。

一座座红石房子从晨曦中醒来,树木葱茏茂盛。青山、绿水、红石房,这里是水峪村铺展开来的一幅美丽画卷。

水峪村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深藏于太行山东麓,据《获鹿县志》记载,该村始建于元代。晨光中,高墙、窄窗、石拱门、拴马桩、上马石、武举人故居中的练武石锁……穿过时光的斑驳,变幻着往昔今朝不同的画面。

水峪村的房屋为红石堆砌,街道亦是红石铺就。周边大山为村民建设家园提供了充足的石材,因岩石蕴含着微量的铁元素,被空气氧化,便呈现出含蓄的赭红色。红石与山中的青翠交相呼应,形成其独特的“红石文化”。

百余座红石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中最古老的院落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镌刻于红石之上的建造年份清晰可辨,其中东瑞亭民居建成于“甲子”年,其祖上出了一位武举人,中举后盖此院落。武举人练武用的石锁、木弓和中举时穿的靴子、衣帽皆被后人保存了下来。梁冬霞民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院内百年石榴树虬枝盘结,金秋时节玛瑙般的果实挂满枝头。

红石砌成的墙凹凸不平,粗犷简朴。石块之间不用任何泥浆粘连,严丝合缝,完美对接,这种技法被称为“干插”。凭借高超的工匠技艺,这些红石房子傲视风霜雨雪,令后人十分佩服。这种房屋不但坚固,实用性也很强,且多为二层,一层用于居住,二层用于晾晒粮食。

2012年,水峪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打生态牌、吃旅游饭、下产业棋”,近年来,古老静默的水峪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现在,村里民宿已有60多家,年吸引游客约有10万人次。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还专门成立了民宿协会,指导经营管理,引导大家向高端发展。”年轻的讲解员热情地为来访者介绍着村中民宿建设情况。

水峪村目前已完成了全村道路硬化、亮化,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建成7处小广场、小游园。乡亲们拧成一股绳,为打造景区化和美乡村出力献策。

我们陆续参观了多家民宿。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和别致的名字。客房内宽大的床铺、洁白干净的被褥、典雅的装饰、现代化的洗浴设备一应俱全,如果不是抬头望见红石屋顶,还以为是误入了某个高级酒店。

这是一个青山绿水环抱的美丽小山村。面朝连绵起伏的大山,寻得人间“半日闲”,当你举起相机,便知道什么叫美得停不下来。真是处处可入画,你我皆为画中人。村子里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各种时尚美食,醇厚的咖啡香,以及木柴烤制出来的面包香让人忍不住想去找到出处,尝上一尝。

沿着红石路往村子深处走去,“丝弦小院”吸引了来访者的目光,看来红石房子里还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呢!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索腔、弦子腔,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丝弦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和中路五大派支脉,其中石家庄丝弦(中路)为典型代表,水峪村则为中路丝弦的发源地。

据村中碑文记载,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水峪村丝弦戏坊演出班子名声远扬,逢年过节,常应邀去各地演出助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鹿泉都庄村、井陉良都村分别送来“艺苑凝香”和“燕赵奇葩”木匾,悬挂在戏台的大梁之上。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鹿泉郑家庄村送来“阳春白雪”木匾,此木匾被丝弦传承人保留至今。

有道是“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口口相传,言传身教,村里男女老少都能来两句,农闲时组建“戏坊”,搭建大戏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是水峪村的传统庙会,此时来自民间的“演员”,精心装扮,登台亮相,十里八乡都会赶来听戏。这些民间演员不仅能唱《斩子》《小二姐做梦》《赶女婿》等小戏,还能唱《白罗衫》《生死牌》《杨家将》等大戏。演出剧目有30多个,赶上庙会的正日子,他们还能一天连唱三场。“水峪山村西头低,村里个个是戏迷。不会唱来也会哼,成套戏文讲得奇。”土生土长的老丝弦给乡亲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数百年的发展,水峪丝弦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影响深远。

现如今,水峪丝弦已成为水峪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太行山腔,滹沱方言,土得掉渣,野得发哏,俗得俏皮”,特有的韵味,在丝弦小院再一次被演绎出来。

我们走过一座座民宿,再沿着弯弯曲曲的红石小路来到村里的连翘文化体验馆。入门后,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水峪村成立了合作社,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药材连翘,还开发了连翘红茶、连翘绿茶、连翘手工皂等系列产品,注册了连翘商标“御竞香”。

种植、销售、加工连翘,成为村里又一项特色产业,漫山遍野的连翘为村民们推开了致富创收的大门。合作社按照“五统一分”的方式运营,从组织、技术、种苗、培训、收购五个方面统一管理,成本、收入分摊。目前,合作社已与以岭药业、神威药业、安国药材市场等11家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年销售连翘果6000公斤,全村连翘产值突破150万元。

“水峪村年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8731元,增长到1.5万元,翻了一番。”我托起一袋沉甸甸的连翘茶,看到了山里人家的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勤劳致富的力量。

说到村子的变化,村民提到的最多的一个人便是他们的“兵支书”——聂永飞。

聂永飞是一名退伍军人,2014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位经过军营淬炼的带头人,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梁。他奔赴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经验,请来农科院专家指导合作社种连翘,组织开展干群夜谈会……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水峪村破茧成蝶,完成了华丽蜕变——“美丽河北·魅力古村镇”“鹿泉区文明村”“石家庄市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荣誉接踵而来。2024年水峪村还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每一份荣誉都是奋斗赢得的。

在水峪,我深深感受到村庄的生生不息和生活的日新月异。

水峪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三面峰峦叠嶂,形成天然的地理屏障,村庄西邻野山寨,东、南两翼紧依西山森林公园,虽处深山却交通畅达,距西部长青景区也仅咫尺之遥。这些“靠着的山”是水峪村的资源与优势,是可以“出海的船”。

我眺望连绵起伏的大山,乡亲们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在这绿水青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