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日报记者 崔朋玮
近日,走进深州市辰时镇东黄龙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庭院、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和道路两边五颜六色的小花。“过去这儿全是残垣断壁,荒草长得比人高,夏天蚊子成群。”村民牛凤等说。
今年以来,东黄龙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通过“村集体统筹+村民议事”模式,拆除清理村内11处约2000平方米的残垣断壁,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为村庄发展腾出宝贵的公共空间。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里科学规划腾退空地,因地制宜建设文化戏台、便民停车场、冬暖式地窖、小菜园和休闲绿地。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虽然村里的文化戏台尚未完工,但正搭建的部分已引发村民热议。“我爷爷那辈儿就在村里唱‘黄龙调’,等戏台建好了,我得把老唱本翻出来,带着年轻人学几段!”57岁的牛二僧满怀期待。据了解,“黄龙调”曾在东黄龙村盛行数十年。如今,新戏台的搭建让这一传统艺术有了重现光彩的契机,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设冬暖式地窖的初衷就是想当个小展厅,留个‘活标本’。现在的孩子们很少见到农耕旧物,希望他们能走进来摸一摸土墙、看一看构造,多了解村里的老故事。”村党支部书记牛兆雄说。
广场两侧留出了空地,开辟了小菜园。这片地专门留给村里的低保户、五保户打理,可以种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成熟后能摘回家改善他们的伙食,多出来的还能增加点收入。
漫步村中,新铺的面包砖步道与水泥路相映成趣,墙上的“广告长廊”格外醒目。广告牌在上面整齐排列,既有农资销售信息,也有家电维修电话。“以前电线杆上贴满了小广告,现在集中管理,既美观又实用。”牛兆雄说。
(摘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