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意、唐山转化,破解老字号腐乳装瓶难题
日期:09-27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韩冬
“看这8个小抓手,轻轻一夹就能稳住滑腻的腐乳块,对准瓶子精准落位,机器转一圈,12块腐乳就整整齐齐装好了!”在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科技”)的展示区,总经理陈耀岐兴奋地说。
1小时可完成4800块腐乳装瓶,相当于2名熟练工人的工作量,彻底打破了中华老字号王致和手工装瓶的行业困局。这场从人工到智能的变革,正是“北京创意、唐山转化”协同创新的典型实践——北京王致和提出“装瓶自动化”需求,唐山企业依托政策与资源突破技术壁垒,最终让国内首个腐乳装瓶机器人从构想变为现实。
作为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腐乳行业龙头,北京王致和装瓶环节长期被“手工作业”束缚。腐乳瓶是独特的“圆口方肚”设计,装瓶时要保证上下两层共12块腐乳码放整齐,还不能让腐乳变形、表皮破损,否则直接影响后续二次发酵,影响最终口感。
陈耀岐记得第一次跟王致和团队沟通时对方倒“苦水”:“工人得培训3个月才能上岗,车间又热又潮,还飘着盐雾,招工难、留人更难,单条线要15到20个人轮班,效率还上不去,还常因人工操作偏差影响品质。”
2017年,四维科技曾为其研发自动化原料码垛系统,双方积累了深厚信任。2023年底,王致和再次找到四维科技,提出了“腐乳装瓶自动化”的创意:“能不能做台机器人,替工人干这苦差事?”这想法一下戳中了陈耀岐。
可真要动手,困难比想象中多。“我们是15人规模的小微企业,单靠自己很难研发成功。”陈耀岐解释,机器人不仅要精准适配特殊瓶型,还要控制抓手力度,相当于让机器人用最温柔的力气做最精细的活儿。
依托唐山高新区打造的共享工厂,四维科技不用自己建生产线,拎包入驻就能使用专业设备,很快就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研发团队,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共享工厂还专门链接了北京高校院所资源,AI检测、特种材料研究等短板一下就补上了。
研发过程中,共享工厂的“0→1→N”全链条孵化模式帮了大忙,从原型机测试到参数优化,每一步都有专业力量支撑;高新区提供的创制券、创新券和投入的资金池则降低了研发成本。
2024年初,国内首个腐乳装瓶机器人样机在王致和生产基地完成验收:1小时装瓶4800块,装瓶率、破损率等指标全部超标准数值以上,一致性完全达标。该项目成为行业内首个实现腐乳自动化装瓶的标杆成果。
如今,王致和提出更宏大的目标——打造全球首个“腐乳生产黑灯工厂”,四维科技正同步推进配套研发。“‘黑灯工厂’意味着全厂生产、物流、管理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值守,关灯也能运转。”陈耀岐介绍,目前双方已启动二期研发,预计今年底实现全系统产业化。届时,王致和14条装瓶生产线,每条只需10—15台机器人替代人工,产能扩大3倍,还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这份创新成果的价值,还将从企业辐射到行业。陈耀岐说:“先在王致和集团推广,再往整个腐乳行业铺开,以后还能拓展到用来装酱菜、调味品等——让北京的好创意,在唐山转化成能帮更多企业的好技术!”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