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日报

西辽河文化专业沙龙在京举行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史晓多)9月22日,由中宣部文艺局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党委宣传部承办的西辽河文化专业沙龙——“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在北京举行。本次沙龙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权威发布与高端对话,展现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及其现代意义。

西辽河,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孕育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多种考古学文化,是与长江、黄河并列的中华文明主要起源地之一。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辉煌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以西辽河和大小凌河流域为中心分布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现代行政区划上的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河北省北部。多年来,三地考古工作者深耕田野探研求索,不断揭示红山文化丰富内涵。我省开展了系统考古工作,发现大量红山文化遗存,这些重要考古成果,使河北成为红山文化晚期“核心分布区”之一,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多元一体进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沙龙活动中,三省区文物部门发布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成果,这些成果聚焦红山文化等重要考古学文化,涵盖聚落形态、祭祀体系、生业方式等多方面突破性发现,为理解西辽河地区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全新实物依据。同时,活动中18位专家学者开展以“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比较视野下的西辽河文化研究”“西辽河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主题的三场学术对话,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为当前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当天还举办了西辽河文化发展座谈会,三省区将在推进西辽河流域考古发掘、加强科研协同攻关、阐释考古遗存价值内涵、推进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打造西辽河主题文艺精品、推出西辽河主题旅游路线、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