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日报

精准服务延伸民生保障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12版:地方观察·秦皇岛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15日,在海港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与老人一起做手工。 本报记者孙也达摄

今年6月底,山海关区孟姜镇北窑河村阎林唐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9月15日,88岁的阎林唐扶着新安装的扶手下台阶,准备去散步。 本报记者孙也达摄

□本报记者 孙也达

今年,秦皇岛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以精准服务、暖心举措,将民生保障的触角延伸至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为困难群众、老年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扩围增效

精准施策解民忧

2009年起,先富里小区居民杨井东独自抚养女儿。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常年依赖药物维持,无工作能力。家庭所有开支靠杨井东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支撑。随着女儿药费不断增加,杨井东的收入已无法支撑药费开支,家庭经济逐渐陷入困境。

今年3月,金舍德圆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杨井东的情况后,立即向西港路街道办事处进行汇报,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董高飞第一时间带队入户核查。西港路街道办为此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突破传统“整户核算”限制,采取“整户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女儿单人保”双重保障模式,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低保救助、重病分类施保等多项政策一次性落实到位。

“这下孩子的药费有着落了!”杨井东说,低保身份激活了医疗救助“二次报销”机制,女儿的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70%,住院报销比例提升至80%,医疗负担大幅减轻。

杨井东家的改变,是秦皇岛市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秦皇岛市年初印发《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第一季度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的通知》等文件,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动态监测”机制,医保局、残联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对医疗费用过高、罹患重大疾病、遭遇意外灾害等的困难群众进行重点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据介绍,秦皇岛市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帮代办”服务,让政策红利精准送达。截至今年8月,该市新增低保对象2527人、特困人员893人、低保边缘家庭1134人,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配套政策同步跟进,社会救助的兜底网越织越密,为更多困难家庭送去温暖与希望。

“一户一策”

居家养老更安心

“有了这个扶手,我上下台阶再也不用怕了!”9月13日,在卢龙县下寨乡莫黑石村,74岁的曹文良扶着后院新安装的不锈钢扶手,脸上露出笑容。曹文良是四级残疾,行动不便,之前家中后院的台阶没有防护设施,每次上下台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摔倒。

秦皇岛市今年将3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民生工程,旨在通过改善居家环境,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晚年生活品质。该工程启动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曹文良家,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布局,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不仅在院子台阶、屋内炕边安装扶手,还铺设防滑地垫,防止老人滑倒。

为确保适老化改造改得实、用得上,秦皇岛市建立“评估—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管控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联合第三方评估人员逐户走访,与老年人及其家属深入沟通,详细了解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全程监督,确保材料质量和施工标准。改造完成后,联合第三方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共同验收,确保改造效果符合预期。

在资金保障方面,秦皇岛市采取“省、市、县三级配套”模式,确保改造标准统一、物资供应及时。同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额外帮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加装升降平台、为听力障碍老人配备声光报警器等,让这些家庭得到帮助。

截至6月30日,秦皇岛市提前半年完成3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据了解,自2022年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连续4年列入该市民生工程项目,4年来已为4219户家庭完成改造。这项“家门口”的民生工程,有效消除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隐患,让老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育人才建阵地

提升服务优供给

今年,秦皇岛市将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作为民生工程重点任务,明确年度目标:培育标准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个以上、标准化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8个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170人以上。

在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秦皇岛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分级培训”模式,安排本级预算资金委托专业第三方培训机构,针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在职护理员开展系统化培训。同时,严格落实省、市、县、机构四级培训机制。市级重点开展业务骨干护理员提升培训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培训,培育行业带头人;县区级聚焦基本照护科目和职业素养培训,实现所有在职护理员培训全覆盖;养老机构通过岗位练兵、以老带新等方式,提升护理员实操能力。

在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面,秦皇岛市坚持“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打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

海港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作为公办养老机构,总床位28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48张,占比逾87%,可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业照护需求。“我们不仅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还定期组织健康体检、文化活动,让老人在这里住得舒心、过得开心。”该中心负责人王宇凡介绍。

作为民办养老机构,海港区仁德养老公寓凭借多年运营经验,承担起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职责。该公寓负责人李雅倩介绍,针对周边社区老年人需求,公寓推出“日间照料+短期托养”服务。老人白天可以来公寓用餐、活动,晚上回家居住。子女出差或有事时,老人也可以短期入住,享受专业照护。

为确保建设质量,秦皇岛市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要求各县区对已完工项目开展自评和初评,严格审核建设标准和服务功能。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进度滞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现场反馈、限期整改,确保工程推进规范有序。截至8月底,该市19个标准化乡(镇、街道办)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制定培育计划并开工建设,部分已投入运营,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