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权能交易 环保指标变成“香饽饽”
日期:09-11
□本报记者 焦 磊
“闲置的排污权指标卖了近4万元,真没想到!”日前,枣强县瑞森暖通机械设备厂(以下简称“瑞森暖通设备厂”)总经理王春站看着银行到账短信高兴地说,以前觉得环保是花钱的事,没想到减排省下的指标还能交易。
王春站的惊喜,缘于这两年衡水市搭建排污权二级交易体系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这个由企业直接参与、政府承担监管和服务职能的市场,让企业手里用不完的排污权指标流通起来:技术升级后排污减少的企业,可将多余指标卖出换钱;需上新项目但缺指标的企业,能购买现成指标,无需再排队等指标。
“啥是排污权交易?去哪儿登记?跟谁交易?”起初,王春站也是一头雾水。近年来,瑞森暖通设备厂淘汰旧设备并提升了生产工艺,听说有闲置排污权指标能交易,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安排专人上门服务,帮着他们顺利找到了买家。
枣强县兴源建材有限公司今年打算扩产,却面临排污权指标不足的问题。前不久,通过衡水市生态环境局牵线,他们和瑞森暖通设备厂快速完成排污权指标交易。企业负责人崔更雷表示,新项目早开工一天,就能早一天见效益。
如今在衡水,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排污权交易的甜头。从2023年12月启动排污权二级交易以来,衡水市已促成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31笔,总交易额55万余元。更重要的是,这个交易市场让不少企业从被动减排走向主动治污。
“出让的排污权是我们公司通过节能减排省下来的,出让后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改进技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深州首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民宗说,今年公司再次升级了生产工艺,既保护了环境,还实现了闲置排污权的增值。
衡水市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负责人杜风亮对这种变化感受颇深:“以前是去企业宣传环保政策,现在,企业主动上门询问‘咋减排才能多攒点儿指标’。”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优化交易服务,让更多企业尝到减排增收的甜头。”杜风亮说,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天会更蓝,水会更清,企业也会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