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磊
最近,笔者在衡水市区前进街一处公交站亭等公交车,发现这里新增了一个儿童座椅。可爱的造型、鲜艳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
像这样的儿童座椅,目前已在市区永兴路、胜利路、河阳路、前进街等8条主干道的公交站亭安装了136个。它们高度适宜,孩子能自主上下;边角圆润细腻,避免孩子磕碰受伤;表面做防滑处理,无惧雨天湿滑。一个小小的座椅,展现的是城市公共服务视角的变化。“儿童友好”这个概念,也因这份实实在在的关怀,变得可知可感。
这一暖心举措由衡水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中心推动实施,是衡水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项具体行动。在做这件事之前,市政工程管理中心没有盲目地增设座椅,而是逐一摸排了市区8条主干道公交站亭的客流,最终优先选择在学校、居民区周边等儿童出行频繁的地方进行改造。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服务,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136个儿童座椅“上岗”,值得肯定。当然,城市对儿童更友好,不能只靠“加几个座椅”,孩子的日常生活里还有不少“小需求”待满足。比如,小区健身区划个“儿童专属区”,别让孩子在成人体育器械旁穿梭;公园步道多设“儿童休息驿站”,方便孩子跑累了歇脚;上下学高峰的校门口,优化交通疏导,让孩子过马路更安全。这些小事办好了,“儿童友好”才能真正融入公共服务。
更关键的是,要让“儿童视角”成为城市服务的基本理念之一。建设施、做规划时,别总凭成人“想当然”。校门口增设什么安全设施?公园里该添什么玩具?这得多征求小朋友和家长的意见。另外,还应该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家长发现问题能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快速解决。
其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未必需要轰轰烈烈的大工程。恰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一个提醒、一处标志、一个贴心的设计,更能体现城市的温度与善意。唯有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将该注意的细节想到位、该做的小事做扎实,才能让孩子们在这座城市里安心奔跑、快乐成长。
期待更多城市行动起来,让“儿童友好”成为街角巷尾处处可感的生活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