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星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对于历经了长达14年磨难的中国人民来说,日本投降签字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中华民族雪洗前耻、胜利新生的伟大见证。
从日本乞降、盟国准降、中国战区16个受降点的确定到受降仪式的举办,前后跨越数月之久,其中很多细节是今天的大多数国人不甚了解的。《见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实录》(河北人民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通过档案资料、媒体报道、亲历者回忆等相互印证,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中国战区对日长时间、多环节、跨地域的受降全过程和历史细节。
轻启书页,读者首先了解到受降过程是复杂而谨慎的。书中不仅有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的日本乞降与盟国准降的具体过程,还有中国战区分阶段、分地区的受降实录。由此,读者可以得知中国战区对日本受降是一个长时间、多环节、跨地域的过程,这些过程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承前启后、相互支撑,使得全部受降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该书从全貌和阶段两个方面把握中国战区对日受降的具体过程,分五个章节对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和16个受降点的受降历史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描述。同时,作者特别关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受降过程,用丰富的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丰富了历史细节。
该书最大亮点在于多种史料的综合运用和朴实自然、深情叙事的行文风格。作者将档案、数据、口述等融入字里行间,用朴实自然的文字,让读者在感动于亲历者回忆的同时了解历史。例如,在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实录这一章,开端通过于文瑞、万金裕、赵振英这三位亲历者的深情回忆,从不同角度揭开中国战区受降细节的历史面纱。文中于文瑞回忆:“我随同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先遣指挥所主任冷欣中将乘飞机飞到南京参加受降仪式。当飞机徐徐下降时,所有官兵刀出鞘、弹上膛,全神贯注,以防万一。”当读到他在仪式现场亲眼看到日本战败代表5人“都躬身、低头,双臂贴膝,拘谨而面显惭恧地鱼贯而入”时,不禁为之激动。
见证,是为了铭记历史。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一刻的胜利来之不易。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正如书中结语所言:“永远铭记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见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实录》让我们得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