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宪峰)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衡水中学10项案例入围全国“智能教育在中国”示范案例,2项案例获优秀奖。同时,凭借在智能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衡水中学与成都市第七中学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所荣获优秀组织奖的中学。
在大会期间举行的智能中学教育分论坛上,衡水中学主要负责人分享了学校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据介绍,该校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中枢系统为核心引擎,围绕教师教学赋能、学生学习助力、学校管理优化三大应用场景,同步推进数据治理、网络安全、人才梯队建设、基建升级、创新研发五大工程,形成了覆盖教育教学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走进该校教学楼,电子班牌格外醒目。轻触屏幕输入关键词,几秒钟就能获取知识链接、公式推导等学习资源。这个搭载DeepSeek(深度求索)AI搜索模块的智能班牌,就像全天候知识顾问,大幅提升了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效率。
在这里,AI重塑了教与学的形态:AI承担资源推送、批改、数据监测等标准化任务,教师聚焦情感交流、价值引领、思维激发与个性化关怀,核心使命转向培育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借力AI学情分析,教师为学生制作“千人千面”的学习地图,技术成为各学科提升教育能力的超级助手。
语文课堂上,AI快速批阅作文结构、语法,教师则聚焦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挖掘,分工协作使课堂效率提升30%;信息技术课上,“衡小信”智能体成为课堂多面手——AI助教与师生实时互动,“答疑专家”提供个性化指导,“百科大全”支持跨学科项目学习,课堂活力显著提升;数学学科利用AI生成变式练习题,教师则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维和方法……
数学教师康彦华说:“现在使用智学网批阅系统扫描阅卷,大幅缩短了批阅时间。而且系统自动分析,生成成绩报表、错题分析等,让教师能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目前,衡水中学教师AI工具使用率达100%,备课效率、智能批阅效率大幅提高,跨校协同教研效率也明显增强,AI技术正有效赋能教学教研的各个环节。
据悉,以衡水中学为引领,衡水市通过“示范校带薄弱校”“城区校帮乡村校”联动机制,推动优质课程、实践资源向全市辐射,已有多所中小学引入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