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日报

智慧普法巧融合 温情服务零距离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7版:文体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车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一场关于交通法治宣传与群众安全意识的变革正悄然进行。河北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创新推出“VR沉浸式普法”“NFC智慧执法”“为货车司机送法”三大举措,将路域环境整治的硬性要求,巧妙转化为群众可见、可感、可互动的温馨体验,让“安全红线”入脑入心,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执法普法效能、沿线群众安全意识与货车司机满意度显著提升。

VR技术+路域环境整治

让安全意识扎根

今年,交通运输部将包括“无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在内的路域环境“八个无”目标列为“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深化路域环境整治,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创新性地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精心打造了VR普法模式。

使用手机扫描VR普法二维码,可观看桥梁的全景图像,还可以看到相关普法视频。这种形式将抽象的法规转变为具有强烈冲击力、能够触动人心的震撼体验。邢台市巨鹿县小吕寨镇中大吕村村民感触颇深:“以往总认为在桥下放些物品并无大碍,体验过VR之后,我才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危害的严重性。今后不敢再随意堆放物品了!”

VR普法模式在普法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桥下堆积物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体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区域桥下堆积物的举报率明显降低,自行清除率显著提高,实现了“一降一升”的积极转变。

执法证+NFC芯片

碰出普法新体验

普法资源如何更便捷地融入高频次、流动性的日常执法场景?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在行政执法证上做出了创新大文章。他们在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中分批嵌入了NFC(近场通信)芯片。群众只需将手机轻触执法证感应区,就能观看普法宣传内容。这相当于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着一座“交通运输普法体验馆”,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普法工作。

“以前检查时口头提醒,有些老乡半信半疑。现在一碰执法证,手机里马上能看到逼真的VR演示,危害清晰可见,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一线执法人员对这项新功能赞不绝口。有了NFC芯片,执法证不再是单一的执法资格证明,更是沟通的桥梁,让每一次路面巡查、现场执法都化作一次精准普法的生动课堂,实现了执法效能与普法效果的双提升。

法治+文创

让普法出新又走心

聚焦货车司机群体,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精心策划“为货车司机送法”服务活动。他们设计制作了一批实用性强、承载普法功能的文创产品:印有醒目VR普法二维码的水杯、毛巾和便携手机支架等。

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执法人员设立便民服务点,主动向货车司机赠送这些特别的“法治礼包”。司机师傅们通过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即可便捷访问VR普法平台。普法内容涵盖《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关键条款解读、超限超载危害警示视频等。这些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司机师傅们利用行车间隙等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这水杯实用,上面的码扫扫就能看法律知识,路上休息时翻翻手机就学了,不占地儿还方便!”常年跑长途的赵师傅对这份贴心的小礼物表示满意。文创产品变为移动的“普法小站”,法律知识如同清泉细流,在司机群体中悄然渗透,不仅实现了普法宣传的精准覆盖,还以柔和的方式入脑入心。

从VR技术使安全隐患直观可见,到NFC芯片令普法宣传无处不在,再到法治文创产品让关爱触手可及,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用科技赋能提升普法效能,有效破解了普法难题,显著提升了普法的互动性和鲜活性。同时,通过民生温度的融入,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守法的基础,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安全线、风景线、民生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执法保障。

(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