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日报

每一位烈士的故事,都值得流传下去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8版:文明河北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31日,饶阳县北师钦村,孙惠英展示她在寻访村里的抗日烈士事迹期间,李一烈士家人赠送给她的抗战资料。 本报记者 邢云摄

□本报记者 邢云

七月的最后一天,饶阳县留楚镇北师钦村。孙惠英家的旧木门随着一声“吱呀”声,被轻轻推开。几个孩子踮着脚,好奇地探着脑袋往里瞧。

“孙奶奶,这个姐姐是谁呀?”一个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指着墙上相框里一张略显泛黄的黑白照片问。

“她叫李一,是咱们村的英雄,是抗战时期牺牲的烈士。”孙惠英小心翼翼取下那张照片,“你看,打仗那会儿啊,她才不到20岁……”孙惠英的话语温柔而笃定,将李一的故事细细讲给孩子们听。

这个暑假,孙惠英家成了村里孩子们的特殊课堂。

北师钦村地处滹沱河畔。抗战期间,村里有13名党员、进步青年为国捐躯。

“我教了这么多年书,居然不知道李一就是我们村的烈士。”退休前,孙惠英是小学语文教师,业余时间经常写作。2003年,她第一次听到了李一的名字。

当即,她开始翻阅抗战资料,然而关于李一烈士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甚至出生日期也不一致。

“家门口的英雄,咋能就剩个名儿?”孙惠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李一烈士的故事还原出来。

节假日和工作之余,孙惠英找村里年纪大的老人问,到县档案馆、党史研究室等部门查资料、问专家,寻找烈士亲属和当年的知情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西安找到了李一的堂姐李智。感动于家乡人的寻找,李智老人的儿子把由母亲口述的李一烈士抗战故事整理成文字,连同珍存的李一照片等,一并送给了孙惠英。

为弄清李一烈士的牺牲经过,孙惠英跑遍周边五六个村子,找到了经历过“史村惨案”的几位村民。这些村民年事已高,说起李一,都是老泪纵横,那天的场景慢慢拼了起来——

1941年,日军对饶阳一带发动袭击,李一等党员干部刚到史村就被包围。腿部中枪后,李一担心拖累战友,坚决拒绝突围。被捕后,日军用木棍打、用皮鞭抽,甚至威胁要烧死她,李一坚贞不屈,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壮烈牺牲。

2019年,18万字的《抗日女英雄李一》终于完成,孙惠英将这本书放在了李一烈士墓前。

“在我们村,像李一这样的烈士还有不少。”孙惠英说,李文光、李德凯、李万松、孙书本、李亚峰……每一位烈士的故事,都值得流传下去。

2015年,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亚峰名列其中。“现在村里没有李亚峰烈士的直系后人,当时在村里他叫李二宝,还原起来非常困难。”孙惠英费尽周折,寻访到了李亚峰的一位战友。去年,在河南滑县烈士陵园找到了李亚峰烈士的墓地。

消息传回北师钦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彦青随即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赶往滑县。出发前,刘彦青在村口的滹沱河边挖了一兜土,祭扫时将它撒在烈士墓前。

在孙惠英家里,昔日陌生的名字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逐渐鲜活。在孙惠英讲述的故事里,孩子们分明感受到了英烈们面对侵略者时的铮铮铁骨,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张铁闯、周宏业、安汝杠……在饶阳,还有一批退休干部或热心人士在为“打捞”家乡英烈故事而四处奔走,他们创作的《饶阳英豪》等抗战主题作品即将面世。

饶阳县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孙惠英等人的努力付出,为历史档案增添了更鲜活、更具温度的细节,他们将全力支持作品的后续完善,确保作品的历史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