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 鹏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十四五”期间,教育系统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发展成果,彰显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正值暑期,河北邢台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展厅里,“太行山上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参观陈列馆、走进抗大旧址寨上村……河北柏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十四五”期间,教育系统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建设根基更加牢固。
以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为重点,推进深化学校体育(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资源……一系列举措,不断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立德树人的系统性、科学性进一步提升。
不久前,《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对外公布,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为促进教育公平写下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教育综合改革聚焦痛点难点,积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阳光入学,全国2895个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越来越多教育信息化成果在云端涌现,惠及全国各区域、不同阶段的城乡学生。截至目前,接入32个省级平台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在线优质课程4.85万门。
“十四五”期间,我国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促进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布局,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有1885.1万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十四五”期间,在强化政策供给、改革试点推进、创新机制举措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强师优师路径更加明晰。
从组织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到进一步加强教师住房保障、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一揽子政策形成合力,推动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国良师队伍不断壮大。
如今,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日渐形成,正有力托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