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倩
国庆中秋假期,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驻守国门的移民管理警察却迎来了比平日更繁忙的“战斗时刻”。他们用脚步丈量口岸,以坚守告白祖国,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10月1日凌晨3点,南疆边检站“60后”民警乜初阳已整装待发,奔赴船体检查现场。距离船舶抵港还有半小时,他已经和同事在警务责任点就位。当船舶缓缓靠岸,57岁的老乜三步并作两步率先登上甲板。“节日里口岸通关‘不打烊’,每一艘出入境船舶都关乎国门安全,半点马虎不得。”他一边仔细核对船舶与船员信息,一边向身边的年轻同事叮嘱道。
隔海相望的北疆码头,同样一片繁忙景象。东港边检站“70后”民警罗万崇的身影穿梭在货轮间,路过一排排整齐待发的商品车时,他总会停下脚步,拉开车门查看车内情况,俯身检查车底细节,这套看似简单的动作,一个班次下来要重复上百遍。这个长假,他有一半时间要坚守在岗位上,用日复一日的严谨,守护每一批货物安全通关。
与户外巡查的奔波不同,天津边检站“80后”民警贺鹏的“战场”是检查台和证研桌。不同国家的护照、海员证、签证,她逐页翻阅、细致核验,再逐本采集信息、分类归档。为了与登轮检查工作无缝衔接,确保船舶高效通关,几十个船员的证件手续,她必须在半小时内全部办结。这份看似单调的工作,在她的坚守中,成为高效通关的重要保障。
国庆节当天上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1航站楼出境大厅人头攒动,天津机场边检站“90后”民警鲁众人刚结束一轮2小时的证件检查工作。这轮勤务,他和同事至少验放了8架次航班,为上千名旅客办理了边检手续。“现在咱们国家的免签政策越来越好,假期口岸更忙了。”小鲁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夜幕降临,华灯点亮航站楼,他和同事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用青春力量护航每一段旅程。
从凌晨的码头到深夜的机场,从“60后”到“90后”,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却是同样的忠诚与担当,守护着万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