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大学迎来建校1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并对新起点上学校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天津大学师生员工倍感温暖和振奋,备受鼓舞和鞭策。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厚爱,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天大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 建设世界一流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倍感振奋。“总书记的回信高屋建瓴、立意高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重视,对学校的如山厚望和对全体师生的亲切关怀,为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杨贤金说。
“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奋力书写‘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努力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做榜样、当先锋。”杨贤金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同时,坚持“从未来到未来”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柴立元同样心潮澎湃。“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柴立元表示。
柴立元说,学校将加快推动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迭代跃升,实施新工科战略领军和提质扩面工程。“我们要实现更多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打造‘一流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重大标志性成果’三位一体的天大学科名片。要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天大特色的有组织大兵团攻关模式,推动更多高价值成果转移转化。”他特别强调,学校将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工程教育、全球南方、非遗保护等领域立起天大坐标,发出中国声音,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出“天大答卷”。
矢志科技创新 培育拔尖人才
在昨天举行的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院长元英进说:“在母校130周年校庆之际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合成生物技术团队倍感振奋。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
元英进表示,团队将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勇担“合成生命、设计生命”的时代使命,在基因组设计合成、合成细胞构建、DNA数字信息存储等领域持续深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我们要构建底层方法论框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仪器和关键试剂的自主可控。”他特别提到,通过“双螺旋”精英班等创新举措,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的栋梁之才,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深情地说:“总书记的回信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坚守在田野和非遗教研第一线,不离不弃。”
冯骥才表示,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深入民间、扎根田野,切实做好非遗的科学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成为文化强国的坚实根基。同时,全力推进非遗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热爱非遗事业的青年人才,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天大力量。”冯骥才说。
激扬青春梦想 勇担复兴重任
作为扎根在基层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第四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亦城亦乡党支部书记、城乡规划学专业2023级博士生王佳倍深感振奋。“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全体学生党员深受鼓舞!”王佳倍激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天大学子,我们深切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王佳倍表示,将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我们要引导同学们把爱国爱校之情转化为强国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锐意创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王佳倍说。
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23级本科生齐德昊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仪器调试。这个满怀科研热情的年轻人,对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感触颇深:“当今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新时代的精仪学子,我深感责任重大。”
齐德昊说,他和同学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矢志创新、实事求是,勇攀科技高峰。“我们要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敢为人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青春之力践行胸怀‘国之大者’的誓言,为母校添彩,为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