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十月,天津的秋意渐浓,在河北区李公祠大街与中山路交口西侧的天美艺术街区,一场名为“流水席”的艺术生活盛宴悄然拉开帷幕。这里不只是一条街,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美术馆、一个没有舞台的剧场、一场永不散场的生活聚会。
推开街区圆厅玻璃门,仿佛推开了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之门。曹禺曾在此执教、创作,他的《日出》便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如今,老圆厅里回荡着《雷雨》的台词,国家一级演员甘雨与金狮奖得主王世文的声音穿透岁月,与年轻演员的演绎交织,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沉浸感。观众不再只是观众,而是戏剧情境中的“闯入者”,与剧中人共处一室,呼吸同一方空气。
“我们不仅是在演出戏剧,更是在营造可感受、可参与的文化场景,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天美艺术街区运营公司董事长姜大方说,“‘台前到幕后’的戏剧展览同步开启,持续至10月底,让观众在戏外继续读懂戏里。”
转身走入街区广场,一场名为“像素公园”的视觉实验正在进行。美术史经典形象被解构成像素单元,散落在街角、墙边、楼梯转角。观众成为“解码者”,用眼睛拼贴出一个虚实交织的二次元公园。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而真正的“流水席”,则在街区的味蕾地图上铺陈开来。全街区的商户轮流“掌勺”,从咖啡馆的手冲到小酒馆的特调,从烘焙坊的限定甜品到新开业餐厅的隐藏菜单——一天之内,你能尝遍整条街的精华。据介绍,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流水席”每天接受60个预订名额。“这不是简单的美食节,而是一场流动的社交仪式。邻桌可能正是刚才一起看展的陌生人。”假期前就早早预订好席位的大学教授殷先生说。
“我们不想把艺术放在神坛上,而是要让它回到街头、回到餐桌、回到人与人的交谈中。”天美艺术街区运营团队这样定义他们的初衷:在这里,艺术不是目的,而是生活的背景音;吃饭不是任务,而是情感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