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天津文艺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09-26
赵颖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殷切期盼,并在天津视察时提出要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给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指示,为天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法路径,注入了强劲动能。大量经验证实,科技含量的多寡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兴衰,因此,打造“数字+文艺产业”的有机融合机制是天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能够以此深刻变革文化产业面貌,提升文艺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催生出新型文化业态与商业模式,拓宽文化传播与消费场景,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产业数字化升级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天津的文艺产业蔚为大观,相声、评书、京剧、天津时调、梅花大鼓等堪称津门绝技,彩塑、年画、风筝、剪纸、花丝镶嵌等非遗匠心独运,五大道、意式风情街等建筑中西合璧,津派文化呈现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繁盛面貌。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既可以保留传统之厚重,又能够焕发现代之活力。首先,让数字技术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可以利用高清摄影、三维立体扫描、音频录制等技术对天津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及系统化整理,形成数据库,以规避非遗传承人减少、记录方式有限的风险。其次,让数字技术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教学等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够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技巧,感受天津文艺的博大精深,促进文艺资源的高效利用。再次,让数字技术成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数字年画、虚拟泥人等数字藏品,实现文艺作品的虚拟经济变现,并对天津老字号产品进行数字化防伪溯源,保障品质与信誉。最后,让数字技术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例如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中外游客穿越回百年前的劝业场,感受老天津卫的繁华盛景;登上“基辅号”航母,体验惊心动魄的海上之旅;漫步于青砖黛瓦的古文化街、典雅浪漫的瓷房子,身临其境感受天津历史文化之深厚。
二、打造多元跨界融合机制,引领文艺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的跨界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让传统的文艺与前沿的科技相遇,让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灵动相拥。跨界融合为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数字+文博”是以文惠民的重要载体。一件件文物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打开沉睡的记忆,赋予其鲜活的生命。例如通过数字技术“云”游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海洋,感受历史的文脉,漫步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追寻伟人的足迹;打造“云观展”等数字平台,体验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波澜壮阔,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让文博资源活在当下,服务人民。“数字+文旅”是以文兴业的重要路径。天津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可以打造“津门故里”“运河故事”等沉浸式剧场,融合实景演出、全息投影等技术再现老天津卫市井生活、运河繁忙景象;积极探索文旅商融合的数字文旅新业态,推出数字文旅线路,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览与导航,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生态景观、商贸综合体等串珠成链,串链成片,实现“吃住游娱购”的多元消费。“数字+文教”是以文化人的重要举措。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校园,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智慧校园、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实现虚拟现实教学,依托世界智能大会、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重塑教育新生态。“数字+文娱”是以文润城的重要方法。应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让人民畅享优质文化服务,提升精神文明生活;打造天津音乐节、戏剧节、相声节、民俗文化节等数字文化创意产品,讲好天津故事,树立城市口碑。
三、加强数字赋能文艺创作,激发文艺产业创造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天津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动漫、影视、美术、音乐、曲艺等文艺产业的优势,实现津派文艺精品的创作,推出兼具艺术特色、文化深度和精湛技术的深耕力作。例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综合应用了三维建模技术、动态捕捉技术、虚拟摄影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展现了数字动画的高水准。影片中龙宫将士和陈塘关百姓的角色均使用天津方言配音,天津市文旅趁热打铁,推出了多条哪吒主题体验线路,让文旅消费踩上哪吒“风火轮”,带动产业新升级。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文艺创作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例如在创作以天津相声为题材的作品时,可以应用人工智能分析经典相声段子的语言结构与幽默逻辑,为创作者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作建议;可以通过图像生成技术,为艺术家提供创意灵感和技术支持,辅助其进行视觉艺术作品的创作。同时,要积极推进数字文化政策措施,深化数字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数字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水平数字化平台,投入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项目,加强数字文艺作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激发各类文艺产业创新创造活力。坚持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促进天津文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