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 白俊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天津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期间来到梁启超纪念馆,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24年2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天津的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视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这是对天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国内最早组建的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名的省级考古与文物保护机构,肩负着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做好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助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职责。
一是答好考古三问,主动延伸天津历史轴线。经过几代天津考古人70多年坚守田野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建构起天津市辖域内十万年以来的考古遗存编年序列,极大地延伸了天津的历史轴线。当前,我们要围绕“天津人类从哪里来?天津文化从哪里来?天津城市从哪里来”的天津“考古三问”,在旧石器考古、城市考古、运河考古等领域继续重点发力,自觉融入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轴线,不断丰富天津市辖域内十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千年城市形成发展史的认识,用天津考古人的作为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突出特性。
二是坚持保护第一,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就是最好的传承。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大关系,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重点,积极配合做好技术指导,掌握天津不可移动文物家底,为做好保护提供基础支撑。发挥专业人才密集、业务积淀深厚的作用,推进重点保护工程实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三是突出学科优势,强化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紧紧围绕津派文化的研究阐释,结合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际,积极推进公共考古,全方位、全过程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深入挖掘天津历史文化底蕴,讲好天津故事。做好天津市首家城市考古遗址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管理运行工作,保护好、展示好、宣传好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切实加大考古成果转化力度,推进重点课题的多学科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