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以问破题共探文旅融合之路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徐丽

  “上山下海、漫游津城,一核两翼、多点开花”,这句生动的描述,是天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天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成效显著。

  上合组织峰会的成功举办,让这座河海相映的城市绽放独特魅力,中外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机遇之下,如何让文旅产业成为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柱、新引擎?9月23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给出了答案——在审议市政府相关报告后,一场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的专题询问热烈展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们直击痛点、追问关键,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坦诚作答,共同为天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擘画新路径。

  深挖资源强特色,打造文旅融合新IP

  “峰会期间,天津的非遗展示、文化体验给贵宾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放大办会效应,让‘天作之合’的文创产品走进生活,让承载‘上合记忆’的场馆、场所、场景成为文旅IP?”专题询问一开始,张兴会副主任委员便抛出关键问题,直指文旅资源转化与品牌打造。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鹏洲从三个方面作详细回应。在非遗资源利用上,将以“上合记忆”为纽带,统筹各区资源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绑定,把分散的非遗项目整合为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游览中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在文创产品升级上,天津将重点发力非遗文创市场化。一方面加强研发,深入挖掘上合元素与天津本土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提升品质与产能,让“天作之合”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游客“带得走的天津记忆”,更成为展现城市文化的“流动名片”。在文旅IP打造上,“海河之夜”成为重点突破方向。于鹏洲介绍,天津正围绕海河沿线实施“串珠成链、沿线成片”工程,规划打造6大节点文化区,推出9条特色旅游线路。结合峰会热度,策划了“上合之游”“上合之夜”“上合之忆”“上合之旅”4个系列主题产品,将于国庆期间正式推出。

  补齐短板优服务,夯实文旅发展硬支撑

  随着天津旅游热度攀升,基础设施配套与服务质量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调研中发现,部分景区公共卫生间不足,旅游高峰期周边交通拥堵,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王扬委员的提问,道出了不少游客的切身感受,也直指文旅发展的“硬件短板”。

  针对基础设施痛点,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焦勇表示,在公共卫生间建设上,一方面充分利用空间新建公厕,另一方面对原有公厕进行提升改造,重点优化卫生环境、增加便民设施,同时推进公厕智慧化管理,实现“在线查询、10分钟可达”。未来还将深化“大城三管”机制,确保市容环境与文旅发展相匹配。

  市公安局副局长田寿涛则就交通保障问题进行回应:将加强交通流量监测,针对海河沿线、五大道、古文化街等重点区域,分区域、分时段分析交通数据,动态调整管控策略。同时,加强出行管理服务,提升游客出行体验。

  “部分群众反映,天津数字化旅游服务体系有短板,如何建设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津城’?”王子伊代表提问。

  于鹏洲介绍,将加快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整合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信息,打造一站式数字化文旅平台,提升全域服务效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行程规划、预订服务。

  市数据局局长邓光华补充道,将加强技术开发应用,推进文旅资源库、项目库、专家库和工作统筹联动网“三库一网”信息化平台及景区监控平台建设。培育智慧旅游产品业态,推动龙头企业规划建设文旅服务商务平台、开发旅游景区数字地图、推出“一键式”在线文旅服务项目。

  激活消费拓市场,构建文旅发展新生态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消费市场的活力与开放市场的吸引力。专题询问中,两位代表分别从国内消费升级与入境游优化两个维度提问。

  “如何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创造可持续消费循环?”赵华代表提问。

  市商务局局长孙剑楠表示,将以商圈为载体,推动文旅与商业深度融合。比如在津湾广场等重点商圈,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消费场景;支持商场举办文化展览、主题市集等活动,通过“商业+文化”提升商圈吸引力。同时,探索“体育+商业”模式,激发冰雪消费、赛事消费等新热点,依托天津邮轮母港优势,联动商圈推出“邮轮+购物”套餐,带动消费升级。

  市体育局局长薛辉介绍,天津正以赛事为纽带,做大体育消费市场。2025年举办多项重大赛事,“天马”等赛事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下一步将推进“赛事三进”(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打造特色赛事IP,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效应,延伸体育消费链,让赛事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外籍游客在天津旅游时,面临多语种服务、支付便利等问题,如何优化入境游产品与服务?”左山代表的提问,关注天津文旅的“国际吸引力”。

  市交通运输委主任王志楠表示,已针对邮轮母港优化服务:一是规范中英文标识,对照国际标准新增、修正标识牌,解决标识不规范问题;二是强化多语种服务,与高校合作建立志愿者联动机制,提供英、日、韩等多语种服务;三是提升支付便利度,联合中国银行开通境外支付服务,解决“刷卡难”问题。此外,推进靠港补给便利化,优化靠泊与通关流程,全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严抓监管守底线,筑牢文旅发展安全墙

  “在一些景点,有人诱导游客合影后强制收费,有的店铺通过出租车司机、旅行社招揽游客到店消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杨仲凯代表的提问,直指旅游市场秩序乱象。

  田寿涛表示,将在热门景点、游客集散地增加巡逻力量,提高见警率与管事率,及时制止强制消费、敲诈勒索等行为;深化与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快侦快办,形成震慑效应。

  市市场监管委主任戴东强表示,将从两方面规范市场秩序:一方面严格价格监管,定期对经营户、平台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提醒告诫,推动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另一方面强化安全监管,聚焦大型游乐设施、旅游商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筑牢文旅安全“底盘”。

  从资源转化到服务升级,从消费激活到市场规范,每一个问题都紧扣发展需求,每一项举措都聚焦群众期盼。未来,随着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天津必将在文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这座河海之城的文化魅力与旅游活力充分释放,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