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南运河畔艳雪楼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篇    下一篇

章用秀

  翻阅天津地方志和风物诗会发现,清朝初叶,在风景如画的南运河北岸有一座备受史家和诗人称道的艳雪楼。艳雪楼,亦称“佟家楼”,在今红桥区邵公庄附近,乃天津古代胜迹之一。遗迹虽已不存,但一些咏艳雪楼的诗作却能让今人在阅读中想象那座建筑。艳雪楼之所以为人们推崇和关注,盖与其来头有关。清乾隆时汪西颢《津门杂事诗》云:“楼头艳雪莹于玉,每课新诗到日西。不及尚书有盻盻,白杨作注背灯啼。”写的就是艳雪楼。诗后有小注:“妾赵氏,字艳雪,色艺兼擅,筑楼贮之,名艳雪楼。”艳雪楼实为清初著名文人佟鋐为一位叫赵艳雪的女性诗人所建造。

  佟鋐,字蔗村,号空谷山人,又号已而道人。清代长白人。父任河南布政使,兄弟六人皆居官。佟鋐以国子监授通判,不愿谒选,遂迁居天津。建宅于城西卫河之滨,题曰“沧浪考槃”。在这里,他布衣葛履,忘为贵介,过着清悠俭朴的生活。

  佟鋐笃情重义,为人耿介,且不畏权势,不同流俗,常助人于危难之中。广东番禺屈大均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清军破广州,他遁入空门,行游南北,交结遗民,不久又弃禅归儒,继续抗清,为清王朝所追捕。出身贵介的佟蔗村与屈大均过从甚密,不但赋诗酬和,而且在屈氏病危时,慨然将其四子明渲收为养子,视为己子,为谋婚产。屈大均曾作诗《佟声远友兄爱予第四子明渲特甚,求养为己子,病中赋诗六章,敬以托之》。佟声远即佟蔗村。诗中有“一日相知成肺腑,两家敦好胜婚姻”和“定知恩爱长加膝,看似亲生一丈夫”句,可见二人友谊之深。山东孔尚任用十余年工夫完成了旨在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桃花扇》,一时轰动文坛。包世臣于《艺舟双楫》中言:“近世传奇,以《桃花扇》为最。”然起初剧本仅以抄本传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称:“《桃花扇》钞本久而漫灭,几不可识。津门佟蔗村者……薄游鲁东,过予舍,索钞本读之,才数行,击节叫绝。倾囊橐五十金,付之梓人。”《桃花扇》这一名著能从抄本变为刻本,从而广泛流传,要归功于佟鋐的赞助。

  佟鋐善于作诗,各体擅长,而尤精五言。清《(乾隆)天津县志》卷十八《人物·流寓》说他“性嗜山水,耽吟咏,早年诗学苏陆,一变而入大历、贞元之室,津之能诗者未有过之”。佟鋐之妾赵艳雪也工诗,是清前期被诗家公认的诗坛女杰,亦常有绝佳之作。据载,水西庄主人查为仁妻金至元病故,查氏作《悼亡姬》诗,和者甚多,其中尤以赵艳雪七绝最佳。该诗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用意新异,“与宋笠田明府‘白头从无到美人’之句相似”(袁枚《随园诗话》),极受诗界夸奖。佟鋐因爱其诗才,特筑艳雪楼供其居住。清乾隆中叶,随着主人的亡故,艳雪楼渐给人以荒败之感,但仍不时勾起文人诗家对旧楼往事的追忆。当年津门诗画名家金玉冈便多次到邵公庄,流连于艳雪楼,曾作《过佟蔗村艳雪楼故居》:“共沿流水到篱根,燕雀喧喧最小村。几点红芳遮破屋,满庭青草闭闲门。缥缃散尽残书帙,樵牧唯余旧子孙。艳雪犹名楼已废,海棠一树最销魂。”抒写了彼时艳雪楼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

  有清一代,艳雪楼始终盛名不减。据说道光年间有位来自京城的落第茂才叫张问荷,此人到艳雪楼故地,喜其人地双雅,于是便设野茶馆于其左近。茅草为棚,备桌椅茶具,入饮者花费甚少。张为引人入胜,设香灯猜谜为戏,中者敬一字一画或笔墨文具;不善猜谜者,主人则备象棋,供人手谈。诗人梅小树题其门曰“雨来散”,孝廉杨无怪题联曰“吃半杯无分你我,下一盘各自东西”。此事在津城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