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领章上的名字(图)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曹天佑 题图 张宇尘

  打开家传木匣的刹那,八十载时光扑簌而落。这枚领章边缘已绽出棉絮,却又如褪色的战旗一般倔强挺立。墨迹纵横的“第五战区游击第三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副官”字迹里,我窥见番号背后的烽烟——李宗仁麾下的第五战区,正是台儿庄血战的擎旗者,而活跃在鲁豫苏皖的游击纵队,恰似插进敌后的一把尖刀。

  指尖抚过“张玉生”三字,凹痕里积着中原的沙尘。这个被家族谱牒简略记载的名字,此刻在布纹间骤然鲜活。他不再是族谱里简短的记录——“失踪于抗战时期”,而是穿行于青纱帐的副官,是调配粮秣、传递密令的战士。领章背面颜色斑驳,像极了中原大地上浸透硝烟的土壤。

  领章背面的十六字誓词如刀凿斧刻:“尽忠职务 严守纪律 实行主义 完成革命”。当吉鸿昌就义前写下“恨不抗日死”时,太姥爷这样的普通军人,正践行着同样滚烫的誓言。

  太姥爷原是黄埔军校的一名学生,在战火肆虐之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毅然进入遍布着敌人的日占区。能文者掌军务,持枪者卫山河,恰是抗战史诗最悲壮的复调。他或许曾为台儿庄守军押送弹药,在徐州会战的炮火中护送文书,或是护送百姓转移时遭遇日军“扫荡”,但最终化作档案里“失踪”的冰冷注脚。

  有人持刀冲锋,有人用生命守护情报,有人消失在战场只为更多人活下去。

  我把领章放回木匣,八十载沧桑化作布纹间的尘埃,唯有那竖排的姓名依旧挺拔如松——原来真正的纪念碑从不在金石之上,而在血脉相续的记忆里,代代刻写着同一个答案:但使山河无恙,又何惜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