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宝坻区GDP较“十三五”末增长22%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史莺

  本报讯(记者 史莺)日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宝坻区专场,介绍宝坻区“十四五”期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战略地位实现新提升。“五年来,宝坻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协同发展大战略,在京津冀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介绍,宝坻区举全区之力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推动建立京津两市市级层面会商协调机制,与中关村朝阳园等6个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被纳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相关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协作,牵头成立京津冀新型电力系统产学研用联盟、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北京方向实体项目130多个,投资额超400亿元。在“十四五”期间迈入高铁时代,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

  “今年7月,科技城被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叠加天开园的45条政策措施。多项政策集聚和先行先试,为科技城整体开发建设、产业组织提供了坚实政策保障。”京津中关村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瞿重光介绍。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刘东晓表示:“宝坻区织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网’,激活区域经济活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注入‘宝坻动能’。”

  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毛劲松介绍,宝坻区一方面充实“含金量”,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品牌,累计引进飞毛腿等优质产业项目超300个,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动力电池产业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录,GDP较“十三五”末增长22%。一方面提升“含新量”,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内科技型企业突破500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9%。同步提升的更有“含绿量”,“遇见宝坻·印象潮白”文旅品牌打响,京津冀首个国家级钓鱼运动基地落户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国首个整流域创建案例。

  大项目、好项目纷纷用“真金白银”为宝坻区投出信任票,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圈粉”。“我们先后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改革措施,今年开办的‘建设项目陪跑工作室’,让审批提速45%,已服务项目267个,完成审批923件。像市级重点项目三一重能,从立项到开工仅用21天,充分展现了服务质效和宝坻速度。”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党组书记吴庆娟介绍。

  民生福祉得到新增强。五年来,宝坻区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农村居民收入较“十三五”末提高6800元,连续4年高于全区GDP增速。城乡面貌蝶变跃迁,高标准完成全市规模最大棚改项目,累计交付使用还迁小区48个,2.43万户、近10万群众喜迁新居。新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超1.2万个,引入宝衡高中等一批高质量民办学校,入选国家级区域养老创新试点,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开展“十个一百进村居”活动,点线面网结合提升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摘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我们已累计投入3.85亿元完成7300户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环境。同时累计投入7.99亿元,完成36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惠及居民1.3万余户。”宝坻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张洪印说,在全力推进宝坻新城扩容提质与老城疏解升级之中,城市功能能级与百姓生活品质实现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