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讲好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这堂“大思政课”(图)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高 超 刘爱章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一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盛会,也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对于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当以峰会为契机,从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三个维度,将峰会故事、合作成果、大国担当等育人素材转化成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鲜活教材,为青年讲好这次浸润心灵、启迪理想的“人生大课”。

  讲好“政治认同”大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及国际关系的其他各领域正经历深刻历史性变革。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上合组织峰会如期在天津举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是中国第五次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殊为不易。回首过往,成员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与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在2018年的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当上合组织“再回家”时,已发展成为拥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的大家庭,成为全球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上合组织的发展壮大彰显了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实践伟力,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动体现。党不断加强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引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此次峰会,发表《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通过关于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凝结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智慧与贡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成果和必然结果。我们要主动把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这堂“大思政课”的宝贵契机,不仅要及时引导学生了解上合组织的历史发展、重大成果与重要作用,而且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其背后折射出的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学习这堂课,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与先进性,深入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讲好“文化自信”大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津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自古为京畿要地,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这些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不断展现新气象。中方相信,在天津举办这次峰会,一定能给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天津是一座承载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记忆的城市,津派文化为上合组织天津峰会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色。峰会不仅是一个外交场合,峰会本身更是一场文明互鉴的盛会,为讲好“文化自信”大课提供了绝佳舞台。真正的自信,在于能够将民族文化瑰宝转化为促进国际理解、推动共同发展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峰会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朋友圈”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背后正是越来越多国家对“上海精神”的高度认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与和而不同、和平友好、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等古老东方智慧高度契合。这些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思政教育价值。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并能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上好这堂课,就是要我们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入研究城市文化、津派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通过讲好天津故事更好传达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

  讲好“家国情怀”大课

  国际舞台既是合作的平台,也是竞争的赛场。中国在上合组织乃至全球事务中能够赢得尊重、掌握主动,关键在于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中国展现出的领导力与感召力,无疑会极大地增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强化青年学生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荣誉的责任意识,增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我们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的“上合力量”,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展现的“上合担当”,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上合示范”,以及中国积极分享的超大规模市场机遇,都承载着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成果,无论是边境的安宁、贸易的便利化,还是教育、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机会,最终都会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福祉,惠及亿万民众。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个人发展的坚实依托,而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也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奋斗与担当。这堂“大思政课”深化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认知。透过峰会这扇窗,我们更能体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意涵,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批准号:23VSZ06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