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让“党员红”勾画基层治理亮丽“底色”(图)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11版:新河西       上一篇    下一篇

  连日来,在河西区街道社区的最前沿,活跃着这样一群“力量”,他们有的来自市区机关、事业单位,有的来自街道、社区,有的来自高校、企业,他们走进社区、进网入格,用“铁脚板”和“热心肠”,织密了社区治理的“经纬网”。

  当好“宣传员” 党的声音“飞入万家”

  在挂甲寺街道美化里社区,有一支来自河西区检察院的普法宣传“先锋队”,他们把法律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让法治精神浸润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走访社区中,干部们发现不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及的养老、维权等内容一知半解。凭借专业优势,干部们以“唠家常”的方式开讲,从邻里纠纷如何依法化解,到老年人如何防范养老诈骗,一个个鲜活案例、一句句通俗解读,让法律变得亲切易懂。“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们远,现在干部们讲得明明白白,心里一下子亮堂了!”83岁的闫大爷笑着说出了居民们的心声。通过面对面讲解、互动答疑,让居民知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当好“巡查员” 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社区安全无小事,党员干部们练就“火眼金睛”,化身“移动探头”,穿梭于背街小巷、楼栋单元,用担当守护平安,将隐患消于未然。

  “老板,您这后间是住人还是堆货?按规定咱得看看。”“您店的灭火器压力不足,已经过期了,需要立即更换。”“厨房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吗?”在友谊路街道寿园里社区,市水务局水资源中心干部韩涛依托专业背景,迅速掌握了社区工作方法,严格对标安全规范,细致检查消防设施、用电用气、仓储住宿等情况,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并耐心向商户宣讲安全法规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当好“信息员” 民情民意“畅通无阻”

  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社区感知社情民意的“灵敏触角”,他们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真正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梁”。

  “平面地图标注不清晰,找小区楼号费劲;管线分布难追溯,维修效率受影响……”在越秀路街道教师村社区走访调研时,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宇的一句感慨,道出了基层治理的痛点。他利用资源优势,主动对接街道,牵头联动杨硕、张琰教授,组建了3D立体地图绘制团队,扛起测绘仪器走进社区街巷,顶着烈日逐楼测量,趴在图纸上反复校准参数。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精度达厘米级的“数字社区——3D地图”最终落地,全街的建筑、道路及房屋信息等还原成了立体数字模型。“有了这张‘活地图’,我们开展网格化管理效率至少提升了30%!”教师村社区党委书记赵欣拿着地图激动地说。

  当好“调解员” 巧解矛盾“千千心结”

  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看似小事,却关乎社区和谐,党员干部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巧当“和事佬”,妙解“千千结”。

  “现在楼里基本没异味了,这些小狗还挺耐人的。”白楼名邸小区养犬户数高达80余户,电梯里时而出现狗尿,不养犬的居民在楼内张贴字条表达不满,部分养犬居民认为自己遵守了文明养犬规则,但带狗出行时还是遭人白眼,双方争执不下。社区网格员、居民代表挨家挨户走访,社区党委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东莱议事会,研究出物业加强监督、居委会持续宣传、宠物会所提供优惠服务等举措,制定了《东莱里社区文明养犬公约》,解决了“不文明”养犬问题,也解开了邻里之间心里的“疙瘩”。

  当好“服务员” 暖心帮扶“彰显真情”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员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员干部们用真心感受、用真情服务,成为居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贴心人”。

  “大爷您别急,挂号的事我来办!”市贸促会干部陶昆任桃园街道照耀里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把80岁独居老人白大爷的“烦心事”记成了“心头事”。在短短两周时间,他精心梳理出一份“为民服务清单”,成立“助老小分队”,帮老人线上挂号、陪诊代购,“地毯式”排查背街小巷,帮助消除了堆积杂物、飞线充电等7处安全隐患,调解了3起邻里纠纷,他的汗水挥洒在小区大小角落,却笑着说“这不算啥。”居民们看在眼里:“陶书记是真把咱的事当自家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