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以改促新 驱动生物医药新动能(图)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8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讯员 赵征

  整个暑假,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陈雄文依然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学院与国内其他高水平医科大学的交流模式,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联合培养,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基地……这都是他在推进的事。除此之外,他还要备4-5门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

  出生于湖南郴州的陈雄文,从小就立志成为生命科学家。自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雄文远赴美国深造:“我想看看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在哪?该怎么赶上来?要把这些东西带回来。”

  积淀了丰富医学和药学教育经验和科研经历后,陈雄文在国内众多高校邀请中选择了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担任院长和学术带头人。他觉得,在教学相长中拥有源源不断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年轻力量,会让科学探索更有魅力。陈雄文说:“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有优秀的本科生,才会有优秀的研究生。而且从本科教育开始,就要让学生们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科学研究必须后继有人,我想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做点更长久的事。”

  “靶向”改革

  开出制药人才培养“新配方”

  回国后的陈雄文发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下,人才缺口很大,而当时的药学院发展与产业需求并不匹配。为此,陈雄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生物医药产业要自立自强,药学院的专业不能按照传统的以仿制药为研发方向的老路去发展。”

  2022年,药学院开设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懂医精药、善研善成”的一流本科拔尖人才,打造连接国家级科研院所、国际知名大学研究生的书院式培养机制,同时积极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经过三年建设,该专业成为了天津市重点建设新工科专业。

  根据生物医药行业和医院的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药学院还开设了临床药学培优班。培养在药品应用领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等工作,并可开展临床试验CRO服务、医院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试验等学科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此外,陈雄文带领药学院对本科生课程进行系统性改革,结合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需求,融入最新科研成果,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8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有三门课程成功入选该名单。

  课程体系要改,教学方法也要改。“我们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4年来,陈雄文带领药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修订:“把实验实践提升到了近60%课时占比,硕士生的10门与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管理相关的课程向本科生开放,而这10门课的授课教师约60%是企业高管、高工或高级研究人员。我自己的实验室,每年至少有十几个本科生要参与进来。”

  以需求为导向

  让科研人员“动”起来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履行人才培养核心使命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

  “要让科研人员动起来。”原始创新同样要从需求出发,陈雄文积极推动科研人员与各医院医生、药师及企业高管、高工每季度召开临床需求和企业需求研讨会,让老师们根据需求确定药物研究方向。如今,药学院70%以上教师开展的科研工作均直接针对临床需求。  

  为了推动成果落地,陈雄文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2022年,天津医科大学发起成立“天津市生物医药学科创新联合体”并担任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红日药业医药科技成果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和种子基金池,获批市教委“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创新研究与开发特色学科群”。他还联合首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召开“京津冀药学学科大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药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鼓励老师们携带成果入驻天开园和天津医科大学武清科技园。

  药学院科研人员经历了从“自发”到“觉醒”再到“自觉”的飞速发展,学院科研经费从2016-2020年近3000万元,增长到2021-2025年近1亿元,其中“横向课题+转化经费”达3000余万元。

  “我希望天医药学院能够走上国际一流,研发出可供全球使用的原研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服务产业的一流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贡献力量。”陈雄文说。

  通讯员  赵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