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一所学校跨越世纪的精神传承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张雯婧

  初秋的天津市第一中学校园里,绿意涌动。当代著名教育家、天津一中原校长韦力的铜像静静地伫立于此,守望着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热土。9月10日,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学校全体青年教师再次集结在铜像前,向这位终生致力于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育家精神的老校长致敬。而这八个字,早已超越石刻铜铸,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成为一代又一代一中教师的精神灯塔。

  在学校青年物理教师祁一凡看来,自己的“回归”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之下。作为一名从天津一中毕业,今年又回到一中任教的清华大学博士,他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在祁一凡的记忆中,清晰地保留着母校恩师的模样:思政老师的家国情怀、物理老师的科学报国使命、语文老师的以文化人、英语老师的严谨治学……“作为师者,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传承始于讲台上的言传身教,也融于课堂里的润物无声。”正是这份体悟,让他毅然回归母校任教,“为更多学生铺路,带领他们投身祖国科技事业,让更多人立大志、担大任,这才是回馈母校、服务国家更有价值的方式。”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中,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天津市思政名师薛洪国则在校史中寻找鲜活的思政素材。他在精心讲好每一堂思政课,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不断梳理和挖掘学校“与国同生,党哺育下得繁荣”的红色基因,让厚重的校史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宝贵资源。

  2017年,94岁高龄的韦力老校长为学校题下“与祖国共辉煌”的寄语。这六个字,让所有一中人更加清晰地触摸到那份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如今,这六个字已成为每年开学典礼上全体师生必诵的誓言。声浪铿锵,是承诺,更是使命的传递。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做授业解惑、传道树人的‘大先生’。”薛洪国说。

  在天津一中,一届届学子的成长,也见证了这种精神传承所蕴含的力量。今年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天津一中毕业生沈潇奕,曾经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他说:“老师告诉我们,学好物理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解决难题。这让我们把学习这件事与更大的目标联系在了一起,也有了更大的动力。”像沈潇奕一样,近年来,天津一中的大批毕业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了国家发展战略所急需的专业领域。

  从韦力校长的至诚报国,到中年骨干教师薛洪国对红色基因的守护、青年教师祁一凡的学成归来,再到莘莘学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接续——此刻,教育家精神在天津一中的校园里完成了一场跨越世纪的接力。

  铜像静默无声,但精神的回响如此洪亮。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在这里接过“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接力棒。这份传承,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最基础也最深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