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领各行业赋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日期:09-10
苏柔伊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需要红色基因的精神滋养,也离不开各行业实践的现实赋能。红色是思政课的鲜亮底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思政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各行业是思政课的实践土壤,新时代各行业不断涌现先进典型、创新成果,为思政课提供了可知可感的生动案例。以红色引领方向,以各行业联结现实,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以红色资源为重点,强化思政课的精神引领力。红色资源形式多样,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也包括无形的精神,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活教材”。一方面,需深挖红色素材并融入教学内容。可系统梳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蕴含的红色故事,包括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科技创新报国故事等,将其转化为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另一方面,创新红色教育的教学形式。可依托各式各样的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教学;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还原红色历史场景,让学生沉浸式、全方位感受红色历史。
以各行业实践为纽带,提升思政课的现实穿透力。各行业发展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可为高校思政课提供具象化素材,推动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以各行业赋能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一方面需构建协同教学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各行业实际需求、各行业实践案例深度融合。例如,高校可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结合企业中体现“工匠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可打造各行业导向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校企合作基地、行业实习中心为依托,设计“思政+行业”实践项目,组织理工科学生参与技术攻关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科技报国理想;引导文科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基层治理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理论的认同。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凝聚“红色+行业”的合力。一方面,需完善资源联动机制。高校要积极与红色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发挥各自特长,联合开发“红色+行业”思政课专题教材和在线课程,形成跨区域、跨主体的资源共享池。另一方面,需优化师资培养与评价体系。选派优秀思政课教师进入红色教育基地或企业,开展挂职研修、调研实践,深化教师对红色资源的了解掌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为苏柔伊,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西安市2025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25JY5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