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用数学点亮心灵 以坚守照亮课堂(图)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6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他,二十六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一线,以数学为舟,以讲台为桨,载着一批又一批孩子驶向智慧的彼岸;他,从青涩稚嫩的新手到享誉全国的教学名师,始终心怀母亲嘱托“好好教人家的孩子”,把最朴素的心愿化作最坚定的行动。

  他,就是今年获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提名的蓟州区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孟庆阳。

  廿六载扎根乡土 

  做有温度的“数学引路人”

  1999年,孟庆阳踏上蓟州区的讲台。初出茅庐的他,面对陌生的教学环境和一群天真调皮的孩子,一度手足无措。但他没有退缩,白天在校长白凤荣的指导下,一字一句磨课;晚上对着录像带反复观摩名师课堂。书桌上的教育杂志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教学楼走廊尽头的镜子,见证了他一遍遍调整教态、锤炼语言的日与夜。

  “好好教人家的孩子”——母亲这句朴实的嘱托,成为他教育生涯的灯塔。两年时间,他完成了从“新手教师”到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的合格教师的蜕变。但他并不止步。课堂于他而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生命与生命相遇、心灵与心灵对话的“场域”。

  孟庆阳会因为一个教学灵感,放下饭碗就冲进食堂和学生讨论;为了打磨一节好课,他在同一个年级七个班级轮流试讲,不断优化。正是这份近乎执拗地坚持,让他的课堂逐渐有了温度、深度和广度。自2013年开始,他多次在全国和天津市教学大赛中获得殊荣,实现了市级到国家级赛事一等奖的超级“大满贯”,实现从普通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的华丽转身。

  荣誉接踵而至,机会也纷至沓来。多家市区名校、教育机构抛出橄榄枝,南方发达地区更以优厚待遇诚邀,他却一一婉拒。“我就想为家乡教育做点实事。”一句承诺,一生坚守。孟庆阳依然扎根蓟州,甘做乡村学子最可靠的“数学引路人”。

  以数育人 以文化人

  做课堂里的“点灯人”

  “数学除了数字和公式,还能给孩子留下什么?”这是孟庆阳常年追问的命题。为此,他首创“润悟教学”,让数学课不再枯燥,而是成为融合哲理、渗透情怀、启迪心智的成长之旅。

  在《认识百分数》一课,他引导学生化身医生和家属,探讨“手术成功率99.99%”背后的责任与信任;讲《位置与方向》,他借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把数学知识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他带领学生感悟“分母不变”的哲学意味——有些存在,看似“无用”,却恰恰是“大用”之基。

  孟庆阳的课堂,是思维的探险,是心灵的共鸣。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会解题,更学会思考人生、理解世界。他倡导“无错意识”,鼓励每一个孩子勇敢表达;他推行“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凝聚团队精神。他常说:“教学生一天,要想着学生一生。”他是真正用数学润泽生命、以课堂照亮未来的“点灯人”。

  搭建成长“立交桥”

  做青年教师的“筑梦师”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孟庆阳深知,教育不是孤军奋战。他依托孟庆阳小学数学工作室和教育部“双名计划”孟庆阳名师工作室,无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立交桥”。他的教案、课件、课题资料、参赛心得,向所有人敞开,成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基”。

  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板书一笔一画,他从细处入手,严苛却也温暖地陪伴每一位青年教师成长。近十年来,他带领团队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40余人,1人入选“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人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3人成为“杰出津门教师”。团队开展示范课、讲座等百余场,辐射教师超两万人。

  2013年和2024年,他两次主动前往偏远乡村支教,用脚步丈量教育初心,用行动传递“把教育的根扎进乡土”的深情。

  孟庆阳,这位平凡的数学教师,用二十六年的坚守与热爱,诠释了一名教育者的责任与情怀。他让数学有了温度,让课堂有了光芒,更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