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姜凝 摄影 张立 姜宝成)9月8日,天津师范大学开学首日,立教楼内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让百余名学生听得全神贯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马超通过“我来说、我来感、我来画、我来悟”四个创新教学环节,让传统课堂与智能实验室有机结合,强化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吸引力,致力于把思政课打造成青年大学生可听、可感、可学、可做的课程,将新学期的思政课上出“新味道”。
“震撼”“自豪”“牢记历史,吾辈自强”……在“胜利纪念我来说”环节,马超以“观看9月3日阅兵盛典的感想”提问,瞬间点燃学生热情,同学们纷纷表达观看阅兵盛典、感受国家的强盛与荣光时的激动心情。随后,马超从“军容严整、步履铿锵的踏实感”“大国气象、复兴在望的自豪感”“崭新装备、和平守卫的时代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感”“青春使命、强国担当的责任感”五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抗战精神我来感”环节则移步至天津市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新时代伟大成就重点实验室),46屏以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动态展示画面让刚听完课堂讲解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这个新学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转变思政课教学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新投入使用的实验室的智能化功能,运用鲜活的案例素材和先进的智能化设备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有利于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这里的智能设备增强了教学的代入感和画面感,这种科技感十足的上课方式,让我们有兴趣听、听得进去。”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铭鑫体验动态展示屏后兴奋不已。
课堂上,“图说英烈我来画”环节,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用画笔绘出心中的英烈印象,令人动容。“我们学校学科门类众多。结合专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讲好思政课,是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的关键。”马超说,他抓住美术类专业学生善于用绘画表达思想的特点,特别设计了此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表达,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回望历史我来悟”环节中,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佶佳讲了其设计的思政微课《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开启了新学期该学院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思政课教师联袂主讲的新模式。“今后还会有更多学生带着自制微课走上讲台,用青年视角和新媒体技术赋能思政课堂,让同学们从听课者变成参与者。”马超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主动开发优质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门门是金课、人人是能手’的思政教学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