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人文天津 文脉赓续(图)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10版: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张帆 刘莉莉 本版摄影 胡凌云 赵建伟 姚文生 曹彤   古文化街

  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是天津城市文明的鲜明标识。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地域特色,塑造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为天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年多来,天津深学深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四个以文”重要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善作善成上见实效,着力打造津派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

  以文化人  凝聚前进力量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以文化人”,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主线,一体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四个以文”重要要求见行见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从“小切口”讲“大道理”,由“身边人”说“身边事”。

  今年上半年,天津共开展1.3万余场宣讲活动,用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的方式,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时代最强音。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聚焦前沿的理论研究、润物无声的理论阐释,持续激发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先进典型选树凝心聚力,志愿服务精神落地生根,“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天津已培育了102个“好人社区”,289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城市文明底色持续擦亮。持续推行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让思政教育悄然滋润青少年的心田。以文化之力提振精神、涵养品格,海河儿女正以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以文惠民  满足人民期盼

  文化是灵魂,惠民是初心。

  “以文惠民”,就是站稳人民立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天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一系列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惠民举措,不断书写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篇章。

  一张文化惠民卡,以“变补贴院团为补贴观众”的创新方式打通“观众、院团、市场”的大循环。越来越多的百姓走进剧场,欣赏话剧《大饭店》、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交响乐《长城》等“津品”力作。天津音乐节、天津戏剧节、天津卫视相声春晚、百花文艺周等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品牌和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等举措,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持续擦亮津沽文化标识,充盈百姓文化生活。

  从剧场到街巷,文化惠民以更生动丰富的姿态浸润人心。实景话剧《日出》、阳台歌剧《茶花女》让街头变舞台,“戏聚天津”引八方来客;桥边音乐汇、相声巴士将艺术融入生活,让四海宾朋乐游津城。

  以文润城  滋养城市根基

  城之魂,文以铸之。

  “以文润城”,在于以文化活水滋养城市根基,让历史遗存不再沉睡,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真正实现文化与城市的共生共荣、相互赋能。

  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赋予了天津浑然天成的河海文化特色、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色、多元包容的建筑文化风格、特色鲜明的工商文化基因、厚植传统的民俗文化形式、创新求变的演艺文化氛围、传承不绝的文博文化活力、扎根生活的休闲文化土壤,汇聚成独具特色的津派文化“源头活水”,为“以文润城”注入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实施天津石质长城抢救性修复、大运河十四仓遗址考古发掘、梁启超旧居饮冰室书斋保护修缮等工程,留住珍贵文化遗产;法国公议局旧址、吉鸿昌旧居、原开滦矿务局大楼等历史建筑盘活焕新,重现历史原貌和光彩;确定151处重要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场所类红色资源和92件(套)重要档案、文献和实物类红色资源,让红色之光照遍津沽大地。践行“以文润城”的实际举措,让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以文兴业  文化赋能产业

  文化既是彰显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更是驱动发展的硬核生产力。

  “以文兴业”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支撑点,体现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天津美术印刷厂旧厂区经过全面深入提升改造,成为全新的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3483.88万人次,同比增长3.9%,全市国内游客旅游花费1437.61亿元,同比增长12.1%;支持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传统非遗手工艺品向现代消费品转型。

  “以文兴业”兴的是百业,旺的是民生。天津的生动实践,为“文化赋能发展”提供了鲜活注脚,助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津”彩华章。

  记者 张帆 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