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瓣瓣同心 协同共进(图)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09版: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陈璠 本版摄影 赵建伟 孙立伟 潘立峰 钱进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征程上天津工作提出了“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的重要要求。

  天津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略、主抓手,以“瓣瓣同心”的协同作为、“善作善成”的实干担当,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等领域持续突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朝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稳步迈进,共同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深度融合 筑牢协同发展“硬支撑”

  “除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区位和人才优势,天津对生物制造产业前瞻布局,特别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我们有信心推动这里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落地天津的企业的心声。

  近年来,天津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平台搭建为纽带、以技术突破为引擎,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天津持续提升承载平台“软环境”。截至2025年6月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已突破6000家,累计注册资本超3000亿元。天开高教科创园入驻企业超过3900家,已成为京津冀三地创业者投资兴业的新沃土。

  天津充分发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激发科教、产业资源活力,唱好京津“双城记”。截至目前,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增至29个,其中,联合北京、河北省共建12个。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津布局技术创新平台13家,天津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快车道”全面贯通。

  在产业协同上,天津深入实施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行动,全市一批企业入链,轴承、数字孪生建模工具等一批“卡点”实现突破,中软信创总部已建成,中资信创总部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新车型持续量产,一汽丰田新能源现代化生产基地,平均每9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产业基金赋能“六链五群”发展。截至今年7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决策投资金额33.4亿元,出资金额29.7亿元,投资项目覆盖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化学生物领域。

  互联互通 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从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值机,40分钟到北京大兴机场,比市区通勤还方便!”这是经常往返京津的商务人士李玲的亲身体验。8月1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铁路天津西站启动运行“高铁+飞机”空铁联运服务,航站楼搬进高铁站,旅客出行更便捷。

  加强交通协同“软联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4条高铁通北京、1条高铁通雄安、多条高铁联周边,筑起京津雄0.5—1小时的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测试场景全线开放,定制快巴“公交化”运营,让“双城”生活更便捷。

  志在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天津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去年以来,“津港通”平台上线运行,新增美东、南美东直航航线。上半年,天津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4.7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96亿吨,同比增长2.3%。《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天津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8位。

  依托港口优势,天津大力推动港产城融合。今年5月1日,三艘国际邮轮停靠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创下复航以来单日出入境人数和单日办理240小时过境免签手续人数新高。天津口岸2024年发运中欧(中亚)班列超600列,京津冀连接“一带一路”陆海通道跑出“加速度”。

  共建共享 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拿着天津社保卡,在北京能看病、在河北省能旅游,真正实现“一卡在手,三地通行”。这正是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带来的民生温度。

  社保、医疗实现“无缝衔接”。去年9月,京津冀协同立法出台社保“一卡通”规定,联合发布应用场景目录,实现交通“一卡通乘”、景区“一卡通游”、图书馆“一卡通阅”。三地还联合发布首批15项社保服务“同事同标”事项。

  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全面落地。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项目一期投用,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创建环湖—协和—同仁颅底外科中心,成功实施20余例超高难度及复杂颅底手术;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加快建设,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文旅融合带来“同城化”体验。近日,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正式发售,首批涵盖203家热门景区。共塑区域文旅品牌整体形象,三地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联合推出春节系列活动,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联合推出入境游旅游产品,丰富和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今年上半年,天津接待国内游客1.3亿人次,文旅协同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新的征程中,天津将以更大担当、更实举措,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中锻造新优势,在重点领域突破中拓展新空间,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增进新福祉,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记者 陈璠

  本版摄影 赵建伟 孙立伟 潘立峰 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