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下的城市治理现代化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黄知伟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并指出城市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治理投入和统筹协调,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必须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城市治理中的首要位置,健康优先是落实“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实践,也是检验城市治理现代化成效的价值标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能否以健康优先理念重构城市治理底层逻辑,直接关系城市韧性、民生福祉和文明高度。

  健康优先嵌入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底层架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传统城市治理模式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弊端显著:应急管理滞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采取末端处置,陷入“事后补救”被动局面;资源配置失衡,被动应对中产生“成本沉没效应”,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治理体系单一,难以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复合型健康危机,存在系统响应盲区。这些问题表明,城市治理哲学迫切需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健康优先发展要求城市治理重心前移,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这意味着将居民健康作为城市发展决策、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首要考量要素,构建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主动预防机制。依据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住房、教育、环境等多维因素共同影响健康结果,例如,秉持“环境健康干预”理念打造“花园城市”,通过立体绿化系统改善空气质量,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运用行为科学,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引导居民步行,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为此,现代化城市治理需建立数据共享中枢,整合分散信息;构建联合决策机制,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产业决策流程;通过资源捆绑配置,推进城市空间适老化改造、健身设施安装和社区医疗站建设,使健康优先理念全面融入城市治理的底层架构。

  健康优先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升级

  现代化城市治理转型的本质,是构建以健康价值为导向的治理体系,通过制度、技术、社会的“三螺旋”互动,形成预防为主、公平可及、智慧韧性的新型治理范式,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的多维度升级。传统城市治理体系由于缺乏统一健康风险防控机制,也有系统效能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破局传统治理困境,需从制度、技术、社会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制度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建立跨部门健康影响评估机制,从源头规避环境、交通、住房等领域的健康风险;完善公共卫生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健康治理责任,推动健康治理从应急响应向全周期管理转型。技术层面,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全域覆盖的健康监测网络;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城市健康运行场景,提前预判风险并制定应对预案;借助区块链技术确保健康数据安全共享,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等。社会层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治理生态,鼓励企业履行健康责任,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健康服务供给,建立居民健康议事机制,发展健康志愿服务,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唯有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障碍,以技术赋能突破能力瓶颈,以社会协同凝聚治理合力,方能构建人类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健康生态系统,让城市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全民健康福祉。

  健康优先亟待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国际合作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公共卫生风险交织的大背景下,健康优先已超越单一国家或城市的发展诉求,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变异频率高且跨国界蔓延,非传染性疾病与环境问题相互叠加,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风险在全球城市普遍存在,这些跨区域、跨领域的健康风险,仅凭单个国家或城市的力量难以有效防控,急需通过国际合作整合全球资源、共享技术经验、协调政策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倡议,深刻揭示了健康优先战略与国际合作的内在逻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健康优先理念与国际合作的时代机遇形成战略共振,为城市规划、生态治理、交通建设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了统一价值框架。各国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合作体系。政策层面,强化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合峰会等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建立统一的健康城市治理标准与评估体系,将健康指标纳入全球城市发展议程;技术层面,依托“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搭建全球健康技术共享平台,通过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缩小国家间数字健康鸿沟;资金层面,吸引多边金融机构、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唯有如此,才能汇聚全球合力,共同应对健康挑战,推动全球城市治理向健康优先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从城市治理底层架构的革新到全球协同共治体系的构建,以健康优先理念引领城市治理现代化转型,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唯有以系统思维统筹城市发展全局,以制度优势凝聚多方合力,以前瞻视野把握全球健康治理趋势,才能不断书写健康与发展深度融合、城市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共进的中国方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健康之基、筑牢城市之魂。

  (作者为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TJKS20-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