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的抗战史料中,读到一位老领导名叫漆少川,他在鄂东组建抗日游击挺进队,是打响鄂东抗日第一枪的人。在记述漆少川的文字中,提到了一个人物,大家都叫他“扒墙王”,他没有真实的名字,但有关他的一段记载,令我念念不忘。
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后来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漆少川任第五大队三中队队长。有一次,三中队在敌后费尽气力,筹集到了一批银元和药品,存放在军阀萧耀南在黄冈的旧居里。这个旧居高墙大院,门口还有哨兵站岗,很是安全。但就在这天夜里,银元和药品却被人盗走了。游击队派人四处侦察,很快就把这个人抓住了,银元和药品也找回来了。
这个人被带到漆少川面前,此人三十来岁,穿着一件破烂长衫,由于长期没有洗过,已经变得皱皱、旧旧的。漆少川问他:“你叫什么名字?”那人颤颤巍巍地回答:“长官,我没有名字。”漆少川又问:“你是哪里人?”那人说了一个村名,是漆少川老家团风县的一个村子,漆少川知道,那里住的都是穷苦人家。
漆少川叫人给那人松了绑,让他坐下,还拿了衣服给他换上,并嘱咐炊事班煮了一碗面条让他吃。在那人吃面条时,漆少川便同他聊天。那人姓王,自幼学做砌匠,别人都叫他“砖头”。“砖头”后来被抓壮丁当了兵,逃出后又被抓住关进了监牢。他扒墙洞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之后便四处流浪。他因为从小学砌匠,去世的师傅教了他一个绝招:扒墙拆砖。师傅告诉他,这招只可保命逃生,不可害人。他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偶尔偷一些富人家的钱财活命。他看萧家高墙大院,是个富人家,便扒墙进去偷盗。他拿了银元后,看到旁边还有个纸箱子,就顺手拿走了,不知道那是药品。
他吃面条时,漆少川对他讲了新四军抗日的事情,讲了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的道理。那人听完放下饭碗,跪到漆少川的面前说:“长官,我长到三十多岁都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我错拿了新四军的东西,我有罪。我也是穷人,我也想参加新四军打鬼子。”
漆少川拉起他说:“你不知情,知错就改,很好!我们欢迎你加入新四军!”
在新四军的游击队里,他被人叫做“王砖头”。
日军从武汉到黄州、团风的公路上,有一个军事据点叫宋家墙,也是一个小镇子。日军的碉堡就建在小镇的制高点上,四周挖了一道五六尺宽的壕沟,蓄了一丈多深的水,岸上围了一圈铁丝网,只留一座吊桥作为进出口。据点里,驻扎有12个人的鬼子分队,配备了机枪、掷弹筒和长短枪等武器。据点里的鬼子经常出来,到四乡祸害老百姓,老百姓都希望新四军把这个据点拔掉。漆少川也决心打掉这个据点,他精心地谋划着,决定巧用“王砖头”的特长,来打这场袭击战。
1939年,刚刚过完年,时值2月的一天晚上,雨点夹着冰雹雪花,伴随着北风刷刷地洒向大地。宋家墙碉堡里的日军本来就十分骄狂,碰上这样的天气更是毫无顾忌,天刚黑就紧闭碉堡大门,连平常设在大门外的岗哨也撤了。
漆少川带领着队伍悄悄至宋家墙日军据点北边的山包上隐蔽,安排两个排的战士埋伏在据点前的护林岗,准备阻敌援军,又布置一个排埋伏在壕沟边,掩护潜入据点的战友。漆少川自己领着“王砖头”和班长周强及几个战士,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宋家墙据点外。漆少川吩咐战士把带来的几床棉絮,铺在壕沟里的水面上,他们从棉絮上轻涉过去,上岸后再把棉絮捞起来搭到铁丝网上,踩着棉絮翻过铁丝网,摸到碉堡脚下。
漆少川低声对“王砖头”说:“现在就看你的了,不要慌张。”
“王砖头”说:“队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王砖头”伏在碉堡脚下,摸索着碉堡的底墙,在黑暗中摸准了碉墙的缝隙,然后,他不慌不忙地从裤腰里,摸出一根三寸长的铁钉,那铁钉锐利轻巧,他手握铁钉撬进墙砖的缝隙,一阵刺刺的微小声音响起,那声音像一阵风吹过,又像天上正下着的雪花落地声。待声音停止之后,他再摸着砖头左转右扳,动作敏捷又无声响。眨眼的工夫,一大块青砖被扒了出来,随后又一大块青砖被扒了出来,当第四块青砖被扒出来之后,碉堡上出现了一个足以让人钻进去的洞窟。
漆少川下令:“进!”他领着“王砖头”、周强和几个战士,迅速通过洞窟钻进了碉堡。进入碉堡后,漆少川从一层看到鬼子正在二层喧闹,他们便蹑手蹑脚地登梯上楼,只见鬼子们有的在喝酒,有的围在一张方桌前,桌上放着抢来的烟、酒、花生、糕点,还有银元、儿童颈上戴的银项圈、妇女戴的银簪头、玉镯等物品,正在吵闹着分赃。周强立即甩过去两捆手榴弹,只听“轰隆”“轰隆”两声巨响,鬼子兵被炸得哭爹喊娘。漆少川和“王砖头”来到碉堡门口放下吊桥,埋伏在壕沟边的战士们冲进碉堡,一举消灭了剩下的鬼子。
宋家墙据点被拔掉了,此战共歼灭一个分队的鬼子兵,缴获机枪、长短枪、掷弹筒等武器,灭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鄂东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王砖头”从此被战友们叫作“扒墙王”。
1944年,漆少川率部进攻鬼子的据点,“扒墙王”不幸中弹牺牲,漆少川和战友们泪流不止。
抗日战争中,为了保卫家园,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扒墙王”的真实姓名是什么,没有史料记载,但他的故事一直在鄂东流传。
抗战胜利后,发现并且引领“扒墙王”参加新四军的漆少川,任鄂东军区独立二旅六团团长,中原突围后,在大崎山区坚持斗争。1947年9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漆少川为南下大军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新中国成立后,漆少川到湖北省水利厅任厅长,为湖北的水利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漆少川于1980年去世,享年65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抗战胜利而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革命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