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问计于民的回响:
以“十五五”规划建议深化高校精准思政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12版:天津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纪萍萍

  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正是汇聚民智、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宏大叙事,蕴含丰富的思想引领价值。将其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有助于青年深刻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把握时代脉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如何讲好规划建议,实现从宏大叙事到精准育人的转化,是深化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关键命题。 

  规划建议何以重要:治国理政的宏大叙事与理论根基

  规划建议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深厚的理论根基与宏大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深刻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从“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基础,到“六五”突出社会发展,“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体现宏观战略性,再到“十四五”首次大规模网络问计、“十五五”持续深化,文字表述与问政方式随时代变迁而变化演进,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题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一以贯之。这一接续奋斗的过程,生动映射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探索与科学把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伟力。规划目标的设定,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具象化表达。因此,规划建议本身就是一个承载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智慧光芒与鲜明人民立场的宏大叙事,为高校思政课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宏阔的时代语境,是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国之大者、筑牢信仰之基的宝贵资源。

  规划建议为何生成: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规划建议的灵魂在于其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规划编制中“问计于民”的实践,正是对其的生动诠释。2020年,“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开展大规模网络意见征求,短短时间汇聚超百万条建议。其中,网民“云帆”(内蒙古基层干部李电波)提出的“互助性养老”建议,经起草组认真研究,最终被写入全会文件并纳入国家规划。这一从田间地头“飞”进中南海,从“网言网语”到“国策国是”的跃升,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注脚。从延安时期强调调查研究,到“十四五”网络问政的开创性实践,再到“十五五”征集311.3万条建议的深化拓展,规划编制过程本身就是一堂深刻的民主实践和国情教育大课。它鲜活展现了党和政府倾听人民心声、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民主作风,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讲活规划建议,就是要讲透“问计于民”背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命线逻辑,讲深“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历史自觉,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坚守人民立场、永葆为民初心的时代内涵。

  规划建议如何讲好:精准对接的思政实践

  将宏大规划叙事有效转化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思政养分,重点在于实现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及“十五五”规划网络问政主题的学习,我们发现青年学子对规划主题的关注呈现显著共性(如普遍聚焦“人工智能+”“就业创业”等前沿与民生议题)与鲜明差异(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关注点各异,如理工科学生更关注科技创新,跨学科类学生更关注文化与生态,低年级学生更关注基础保障、国防建设,高年级学生则更关注经济规划、发展前景)。这为精准施教提供了靶向,清晰揭示了思政教育必须转向“精准滴灌”。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构建“故事·链”教学模式,将规划建议转化为与学生专业背景、成长困惑、未来发展紧密共振的“身边事”。如为土木工程类学生讲述智能建造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主题的故事,在链接国家现代化图景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叙事中,自然“链”入群众史观与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立场;为集成电路专业学生讲述核心技术攻坚的“科技创新”主题奋斗故事,在辨析新发展理念与个人学业规划的内在统一中,“链”入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以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方法论要求的深刻阐释。通过这种具象化、专业化的“故事链”,宏大国家战略得以巧妙嵌入个体成长的微观叙事,可有效回应学生关切,引导其在“生活感知—专业思考—价值内化”的螺旋上升中深化认知认同,切实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是落实“讲好故事”“用好主渠道”要求的有力探索。 

  从1956年“一汽”解放牌卡车的诞生到2024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中长期规划承载着国家新征程的愿景,也蕴藏思政课改革的宝贵资源。将规划编制中彰显的治国理政智慧、人民至上立场和集体智慧转化为生动教材,通过“故事·链”模式精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思政教师立德树人的有益实践。这有助于在青年心中深植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培养兼具技术技能与正确价值判断、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问计于民的回响,必将在青年奋进的实践中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纪萍萍,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