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以下简称海棠所)聚焦“小切口、大民生”,提升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为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机制破题,打通市场监管“最后一公里”
海棠所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监管效能提质升级,实现助企为民“零距离”。
预先核查解难题。针对辖区高校聚集、餐饮需求旺盛但投诉频发的问题,海棠所创新推出预先核查机制,建立“123工作法”:通过一张表格前置摸排商户经营类型、是否涉油烟等6项需求,由市场监管与街道社区2个部门联合上门核查,严格遵循商户满意、居民认同、法规合规3项原则。
该机制将审批关口从发照后移至装修前。截至2025年上半年,开展预先核查260余次,颁发许可证225个,餐饮油烟投诉量同比下降95%,办证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天。2025年5月,来自山东省的商户孙先生计划开炸鸡店,经预核查后调整经营方向为麻辣串店,既规避了油烟投诉风险,又契合市场需求,实现双赢。
“三全机制”优服务。海棠所将服务链条从单一许可审批延伸至企业经营全周期,构建企业开办全程指导、企业经营全程服务、企业变更注销全程跟踪的“三全机制”。
企业开办环节,在政务大厅和线上平台同步开设专栏,集中展示开办流程、材料清单、办理时限等关键信息,拓展办理渠道并指派专人“一对一”指导。企业经营环节,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检查,帮助排查问题并提供整改建议;联合税务、环保等部门开展综合检查,避免企业多头迎检;建立定期走访和季度座谈机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实现年报完成率连续三年达100%。企业变更注销环节,同步做好变更管理,为企业提供变更政策咨询和材料审核服务;全程跟踪注销流程,指导企业依法完成清算、税务结清等工作。截至2025年上半年,辖区经营主体达1993户,同比增长5.3%。
双轮驱动强监管。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海棠所构建“标准图示+风险监测”双轮驱动管理体系。制定《校园食堂食品安全操作标准图示》,细化食材存储、加工流程等10项核心控制指标;建成“1个中心实验室+13个风险监测点”网络,在海河教育园区实现常态化快检。重点推进高等院校智慧监管升级,在天津大学等5所高校部署智慧晨检、智能留样、电子进货追溯及食安管理平台四大系统,实现食品安全全链条可视化管控。
服务提质,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海棠所立足区域特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服务、资源整合、智慧赋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定制化服务护航科创园区发展。聚焦天开高教科创园这一天津市重点打造的科创高地,海棠所主动对接辖区的天开津南园开物园,提供高效服务保障。2025年3月,组建专班开展现场调研,建立“专班服务+容缺受理”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审批协调等全流程护航。截至2025年7月,已完成园区14户企业注册登记,保障按期开园运营。
保姆式帮扶推动校企协同共进。针对海河教育园区聚集13所高校、15万名师生但产教融合不强、成果转化不足的痛点,海棠所搭建政企研三方协作平台。一方面,推动就业供需精准对接,组织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与精工石油、燕园科技等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年均为企业输送实习生60余名。另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实践,联合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举办专题交流会,促成该院与燕园科技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应用场景转化。
队伍铸魂,锻造基层治理硬核力量
海棠所以行风建设为抓手,锻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基层市场监管铁军。
文化浸润凝心聚力。海棠所内设16块宣传栏展示监管历程、强化廉政教育,13块展板动态更新党建与服务成效。结合法定节假日开展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归属感。
标杆引领示范带动。继2023年获评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之后,海棠所2024年获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2025年该所党支部获评“天津市津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近两年来,海棠所干部职工相继投身并完成世界智能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会议保障。津南区市场监管局将“海棠经验”向全区市场监管所推广,推动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质增效。
2025年7月,津南区市场监管局在海棠所举办区级行风监督系列活动,邀请行风监督员和行风观测点负责人深入所内参观、座谈,全流程体验审批服务、日常监管、行政执法、投诉调解等工作环节,把“海棠经验”传播得更远,把群众和市场监管的距离拉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