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王 迪 崔洪颖 田 真 赖 健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之一,阿里巴巴孕育了闲鱼,造就了中国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之一。如今,胜利油田同样孵化了一条“闲鱼”——闲置资源储备库平台,实现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
“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一边闲置,一边购置,呈现出闲置资源最割裂的图景。思想上有顾虑、政策上有偏颇、统筹优化难,各种因素叠加导致闲置设备难出管理区、不出采油厂
“把闲置设备转让了?”
“卖的时候设备是‘白菜价’,只能收回设备残值的折旧费,可需要的时候,却要高价买新设备。”
贱卖高买,转念一想,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不愿意、不想转让,是大部分经营者的心态。
胜利油田设备管理部副经理肖虎说:“闲置设备转让和利用,买卖双方都有顾虑,卖家的考量是,今天我拿出手里的闲置设备,明天我需要的时候,别人会拿出来给我吗?毕竟‘别人有不如自己有,自己有不如怀里揣’;买家也在斟酌,旧设备靠不靠谱?能比新的好用吗?”
一台新抽油机价格30万元,按照平均年限法,分14年计提设备折旧。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技术管理部设备管理高级主管佘德风说,采油厂抽油机平均服役时间超过15年,意味着设备早已计提完折旧费用,后续使用的成本只有维护保养费,等于是“白用”。
一边闲置,一边购置,呈现出闲置资源最割裂的图景。以抽油机为例,2024年上半年,胜利油田抽油机利用率93.4%,闲置312台设备,部分单位的利用率不足87%。每年,胜利油田新投产油井700口左右,而近3年抽油机跨单位调剂使用仅44台,2023年只有4台。
根据胜利油田激励政策,闲置设备调剂利用,奖励利旧单位投资节约额的50%。“这就像嫁闺女,公婆还收了彩礼钱,自己相当于给别人做了嫁衣,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肖虎尝试过各种办法盘活闲置的资产,奈何胜利油田家大业大,设备类型多,设备台账、资产台账、实物三方数据不统一,家底摸清难,而且闲置设备靠人工统计,各家单位自主上报,缺少监控手段,统筹优化难。
思想上有顾虑、政策上有偏颇、统筹优化难,各种因素叠加导致闲置设备难出管理区、不出采油厂,形成“画地为牢”的桎梏。
“不是新的买不起,而是旧的更具性价比”
闲置资源储备库平台解决了“看得见”的问题,双向激励政策打通了“愿意调”的堵点,再制造产业则吃干榨净废旧资源的价值
在胜利油田版“闲鱼”——闲置资源储备库平台上,闲置资源的信息一应俱全,不仅可以追溯设备的服役时间和轨迹,而且可以穿透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EPBP)和生产指挥系统(PSC),通过大数据比对,实现闲置设备的自动判定、精准识别。
不过,筛选并非“一刀切”。考虑各单位生产调整和应急需求,胜利油田特意留出“弹性空间”,允许各单位保留1%生产备用机,其余设备全部纳入闲置资源储备库统筹管理。
“二手跳蚤市场”,是大多数人对闲置资源储备库的认知。闲置了,挂在平台上,寻找潜在用户;有需求了,又可以反向从平台调用设备,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利用。
如果说平台解决了“看得见”的问题,那么激励政策则打通了“愿意调”的堵点。胜利油田调整政策,由单方激励变双向激励,买卖双方平均分享投资节约额,打破资源流通的桎梏。
新的政策,重构了闲置设备市场交易机制,卖家可以及时“回血”,收回投资,买家每年只需支付设备的折旧费就可以满足生产,双方均有奖励,“卖的觉得不亏,买的觉得物超所值”。
政策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今年上半年,胜利油田盘活利旧抽油机639台,同比增加5倍,节约投资上亿元。
“闲鱼”,不止于闲余。肖虎说,每年,胜利油田有大量设备报废,绝大部分报废设备因局部零部件失效而导致整体报废,具备巨大的再制造潜力。
从设备回收,到修复再造,再到重新使用,胜利油田为废旧设备打造了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建立起“统收统修统用”运行机制,统一回收废旧零部件,统一修复工艺和质量标准,统筹再制造产品利用,吃干榨净废旧资源的价值。
“修旧、胜新、始源”,肖虎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理念总结为“六字真言”:修旧,区别于传统的维修,利用再制造技术对废旧设备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胜新,再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等同于或胜过新品;始源,把再制造产品纳入供应链体系,优先清仓存量,从源头采购提高产品的使用率。
在胜利油田修旧利废再制造示范基地,每天都在上演“变废为宝”的魔术:报废的零部件经过激光熔覆“手术”实现新生,相当于给了设备“第二次生命”;一台服役25年的抽油机进行技术“延寿”处理满血复活,不仅系统效率提高3%,而且使用寿命延长15年……一条完整的资源“大统筹大循环”绿色产业链正在形成。
无论大会还是小会,肖虎都在为再制造产品站台,宣传“再制造产品是新品”的理念,由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作背书,再制造产品享有和新产品同等的质保,解除使用者的后顾之忧。
“不是新的买不起,而是旧的更具性价比。”再制造产品赢得了临盘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设备管理员刘子滨的青睐,设备坏了,他首先想到的是用再制造产品替代,“物美价廉”。
与新购产品相比,再制造产品成本只是新品的六折,而且减少了资源消耗,实现了节能降碳。
有人省钱,有人赚钱。根据激励政策,制造方、使用方按照1∶1的比例,共享再制造产品效益。
目前,胜利油田设置了54处集中回收点,制定曲柄销、柱塞及组合阀等32类部件再制造工艺,今年上半年,累计回收8432件、使用3904件,同比均提升13倍。
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胜利油田积淀了庞大的设备资源存量,设备体量高达72万台(套),绝大部分属于老旧设备,通过设备再制造,预计“十五五”期间每年节约资金超2亿元
再制造,给唐亮田打开新的“造梦空间”。
作为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副经理,唐亮田所在单位的主营业务是管网和机泵维修,干的多是缝缝补补的活儿,由于技术含量低、市场门槛低,一度被外界打上“低端”标签,而胜利油田庞大的再制造存量资源,无疑给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锚定再制造产业“高精特专”技术发展方向,促进维修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跃升。
今年上半年,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新技术业务产值7400余万元,同比提高25%,利润率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打造了新的支柱产业。
拆解、剪丝、缠丝、浸漆、质检,整个电机修复过程一气呵成。这个夏季,停产10年的电机修复生产线复工复产,50台报废的电机一下子涌入胜大电力设备厂。“这些电机的效率大部分只有75%,翻新后,性能远超原机,效率高达95%以上,属于国家一级能效。”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大分公司副总经理王芳波说,胜利油田在电仪再制造领域是一座待挖潜的“富矿”,眼下,他们正推进生产线建设,深耕技术创新,打造“再制造+产品生产+综合检测+服务”全流程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能效提升。
再制造产品不是“二手货”,而是“升级版”的新品。“通过培育再制造产业,建设覆盖再制造全过程的评估、制造、检验标准体系;用新标准指导供应商产品设计,以标准提升带动质量进步。”在肖虎看来,再制造产业具有反哺效应,助推整个产业升级。
需求催生市场。每年,胜利油田有近千台抽油机和17万余件零部件的增量需求,存量设备再制造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勘探开发60余年,胜利油田积淀了庞大的设备资源存量,设备体量高达72万台(套),绝大部分属于老旧设备,新度系数低,通过设备再制造,预计“十五五”期间每年节约资金超2亿元。
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肖虎的设想是,扩大抽油机、电机、阀门等整机再制造规模,积极推进变压器、橇装化设备等再制造,提升泵轴、滚筒、活塞等高附加值零部件占比。
长庆油田是石油行业再制造的佼佼者,深耕行业13年,再制造产品覆盖整机、零配件、工艺设备和一体化集成装置四大类18种,参与制定60余项行业和企业标准,形成了成熟的技术研发、质量标准和市场运行体系,近3年平均每年节约费用3.5亿元。
对标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对自身的定位是,资源的撬动者、标准的引领者、生态的构建者,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循环利用、节能降碳、安全环保等领域标准制定输出,带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废旧资源应收尽收、能用尽用。
资源循环利用既有效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降低开采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又有效减少废弃物产生,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制造业全面绿色转型。胜利石油管理局副总经理杨勇说,胜利油田聚焦设备统筹和再制造,打造系统完备的设备设施大统筹、大循环平台,让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
从闲置资源的“断舍离”到废旧资源的“万物生”,胜利油田这条神奇的“闲鱼”,正在不断拓展自身的边界,游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