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能源转型越发迫切,油气新能源协同成为重要路径。随着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增大和能源需求多元化等趋势凸显,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模式面临系统性挑战。在此背景下,能源体系正加速向“多元协同”模式转型。

    化石能源在支撑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局限性正倒逼能源体系深度变革。一方面,化石能源的高碳排属性引发了温室气体的指数级增长。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加速了冰川和海冰的融化,也使得2024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地缘分布失衡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交织,加剧了能源安全风险。国际能源署(IEA)数据表明,全球75%以上的油气资源集中在中东、俄罗斯等少数地区和国家,资源禀赋不均衡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使能源供应链脆弱性显著提升。在环境承载力与能源安全的双重约束下,能源转型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化石能源有局限性,但能量密度高、供应稳定可靠、技术成熟度高,短期内要实现“完全替代”还面临技术与成本的双重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油气行业与新能源在技术、数据和供应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协同互补特征,二者深度融合可有效发挥各自优势。以地热开发为例,地下评估、建模、钻井和地面作业流程与油气上游业务高度相似。国际能源署统计显示,常规地热项目约67%的技术和资源要素与油气行业重叠,而增强型地热系统(EGS)领域这一比例更超过75%。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技术路径和产业生态上的深度耦合,为能源结构调整与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行方案。

    被动与主动因素交织,油气企业逐步跨界可再生能源。从被动因素看,全球碳排放管控政策持续加码。国际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持谨慎态度,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新型政策工具的实施,直接提高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同时投融资政策向新能源倾斜,使得油气企业普遍面临市场准入与融资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转型成为油气企业在新的能源格局中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

    从主动因素看,可再生能源经济性显著提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逾60%和80%。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今年将下降2%~11%,到2035年将继续下降22%~49%。新能源项目内部收益率(IRR)逐步可比肩油气项目,加之各国政府相继出台绿色能源配额制度和可再生能源补贴,营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

    并购成为油气企业跨界新能源的重要方式。在化石能源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迅速崛起,为能源行业带来了新机遇。油气企业敏锐洞察到能源转型进程中的战略机遇,主动跨界新能源,并购成为其抢占先机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与传统项目投资层层审批、从“头”建设的思路来看,并购可以快速介入某领域,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大幅缩短新领域业务培育时间。另一方面,以股权为交易对象的并购具有退出渠道畅通、投资风险分散等优势,交易之初就有灵活处理空间,有利于及时调整战略,更好地把控转型节奏和风险。如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海上风电、储能等优质资产,通过多能源协同策略,在能源转型进程中把握主动权;道达尔能源2023年整体出售气候风险投资部门TotalEnergies Ventures,实现投资组合的灵活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