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建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本报记者 田元武 文/图
初秋时节,浙江鱼山岛,暑热依旧。十建公司承建的浙江石化3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了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十建公司近1300名参建员工已在这里奋战了15个月。他们通过应用创新成果、质量管理帮扶、实施样板引路,“三管齐下”全方位强化施工质量管控,助力重点项目打造精品工程。
技术创新,赋能施工质量精准管理
“通过质量管理闭环软件,3个管道焊缝质量缺陷得到及时整改,返工率比二季度降低了1.5个百分点,焊接质量优良率达到98.6%,中国石化的工程建设队伍,是我们打造精品工程的最大保障。”8月28日,在浙江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项目施工现场,十建公司项目部施工质量管理受到了业主单位质量负责人的好评。
该项目部着眼先进施工质量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他们大力推广管道自动焊技术,推动施工质量持续提升;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创新,质量管理APP、可视化技术质量交底等12项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为高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质量管理APP软件,可将焊接质量数据自动上传、自动汇总,实现质量问题从发现到整改的闭环管理。”项目部经理姜隆官说。项目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期以来,项目部组建了由钢结构、管道、设备安装、焊接等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质量管理创新团队,通过应用质量管理软件、加强质量管理培训等措施,全力推进施工质量精准管理。
重点帮扶,打通质量管控神经末梢
“8月下旬,有两个焊接质量问题未得到解决,要对相关电焊工进行重点帮扶,确保管道焊接质量处于优良水平。”8月26日,项目部质量部部长王友锡计划对4名分包商电焊工进行重点帮扶。
项目开工以来,该项目部通过重点帮扶,着力打通施工作业质量管控的神经末梢,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有序推进。
面对严苛的质量管理标准,该项目部聚焦施工质量难点,对9个专业的分包商员工建立质量帮扶档案,确保施工质量风险隐患及时排查消除。他们对质量帮扶档案实施动态化管理,实行月度考核机制,全方位、立体化管控参建分包商单位的质量问题整改情况,做到“施工质量隐患发现一起、解决一起”,直到帮扶档案中质量问题清零。
自今年1月质量管理帮扶档案建立以来,该项目部已为分包商员工解决施工质量难题400多个、排查质量风险隐患320多项,施工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自从有了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帮扶,我们的焊接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管道焊接质量合格率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99%以上。”管道安装专业分包商负责人孟庆峰说。
样板引路,提升施工质量管控水平
样板引路是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策略,该项目部带领各专业施工人员全力打造施工质量样板,提升项目建设整体质量管控水平。
针对项目施工作业点多面广、各专业施工深度交叉的特点,项目部在开工之初就成立了以项目质量经理为组长的样板引路管理团队,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考评办法,为样板引路管理提供制度支撑。
项目部以各专业“首件施工样板”为示范引领,搭建了钢结构安装、工艺管道焊接、电气仪表、防腐保温、脚手架搭设等8个专业“样板间”,并以“样板间”作为施工技术质量交底平台,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进行剖析,强化参建员工的质量管控意识。
同时,项目部对各专业施工存在的质量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按专业工程样板标准,制定质量风险隐患消除措施,制作通俗易懂的施工质量管控三维动画视频,确保样板引路策略落实落地。
“只要严格按照‘样板间’里的标准去施工,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项目部‘样板引路’的指导下,工艺管道焊接质量合格率连续3个月达到100%,优良率突破99%。”项目部质量经理高志华介绍。
点评
十建公司技术质量部副总经理 姬 鹏
打造精品工程,要在厚植质量文化、强化体系建设及方案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多维度举措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工程建设筑牢根基。
厚植质量文化,筑牢思想根基。质量文化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灵魂。一要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文化融入日常管理,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二要强化警示教育,剖析典型质量事故案例,明确“终身负责、全员有责、失职追责”,让履职尽责成为员工思想与行动自觉。三要坚持刀刃向内,做到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发扬精益求精、“严细实”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作风。
严控过程质量,夯实工程基础。施工过程质量管控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核心环节。一是严格考核机制,强化施工质量“零容忍”指标,对违规行为从严考核,将质量履职纳入评优与绩效,压实全员质量责任。二是认真执行施工队伍自检、施工管理人员专检、质量检查人员共检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道工序合格,规避施工质量隐患。三是开展质量攻关,针对焊接质量问题成立专项小组,建立追溯体系,推进专项治理,提升工程质量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