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公司施工人员正在焊接管道。谯春阳 摄
□陈 薇
“昨天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项目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9.6%!”近日,在五建公司承建的中沙古雷项目现场,项目经理刘振军拿着检测报告,脸上满是自豪。据悉,该公司近5年斩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及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等荣誉24项,国家级QC成果9项。一连串亮眼成绩的背后,正是五建公司多年来深耕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的生动缩影。
标准化部署、精准化管控,夯实质量根基
为实现质量管理全方位覆盖、无死角管控,该公司编制印发《检验与试验计划》,各项目部结合合同约定及现场工况二次梳理优化,确保方案精准匹配需求。如茂名石化双氧水及环氧丙烷项目,团队将质量控制点分为三级,并细化至1078个,从混凝土精准配比到设备找平微米级误差把控,构建“事事有标准、人人有专责”格局。
走进五建公司各项目施工一线,“标准化”是现场最鲜明的标签。在质量电子样板间内,施工人员扫码即可查询管道焊接、钢结构安装等关键工序的标准要求;施工现场质量问题看板上,不仅展示质量样板与常见质量问题图片,还标注了对应的技术要求及预防措施,让作业人员施工时能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针对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重点难点工程,该公司还直接派驻专家团队驻场指导。此前在埃克森美孚惠州项目中,专家团队通过反复试验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成功攻克南方高湿度环境下焊缝易产生气孔的技术难题,为项目质量保驾护航。
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赋能,提升管理效能
过去核查焊工资质、查找焊材台账,需人工逐级填报大量数据。如今,只需点开“1+8”数字化管理平台,就可以迅速了解质量目标执行情况。作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该平台的质量管理模块已实现从焊工资质管理、焊材发放到焊接数据追踪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这一优势在沙特马赞天然气处理项目117万余寸的管道施工中尤为凸显。借助该平台,质量检查员只需在平台内输入对应管道编号,该管道的材质类型、规格参数及操作焊工等关键信息便会即刻呈现。“这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人为统计失误、数据丢失的概率,更让质量追溯工作变得高效又便捷。”项目质量负责人申飞深有感触。
此外,该公司在大型储罐、厚壁管道等施工中引入了全位置轨道式自动焊技术。相比传统手工焊接,该技术适配性与稳定性更强,尤其在大型储罐弧形壁板环缝焊接中,轨道可灵活贴合罐体弧度,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节参数,确保焊缝熔深、宽度均匀,在提升焊接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立体化监督、系统化治理,打造精品工程
近年来,五建公司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创新构建“纵向+横向+全周期”三维立体式监督体系,同步推进系统化治理,通过多维度举措层层筑牢质量防线,持续向市场输送精品工程。
在立体化监督体系搭建中,该公司打破传统单一监督模式,纵向建立“公司-区域分公司-项目部”三级联动机制,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到人。横向创新推行“互检互促”机制,组织各区域分公司交叉检查、项目部对等互查,同时要求项目内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以多主体、多视角监督并及时排查质量隐患。时间维度上构建“定期+常态化”检查闭环,该公司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质量巡查,区域分公司按季度推进专项检查,项目部以周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检,实现“全年无断档、阶段有重点”的监督覆盖。
该公司还同步推进系统化治理,将监督成果切实转化为质量提升动能。通过每季度定期召开质量经验教训交流会,搭建跨部门、跨项目的质量沟通平台,借助案例分享、问题研讨、经验推广,推动各单位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截至目前,通过立体化监督与系统化治理协同发力,该公司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显著提升,已为多家客户交付符合行业高标准的精品装置,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点评
五建公司质量管理部副经理 朱天云
近年来,五建公司持续推进“六化”质量管理,确保了多个重点项目高标准建成。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锚定质量目标,从六大方向深化管理: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提升文件的实操指导性,从源头规避质量风险。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持续壮大质量管理专业队伍,通过系统培训与实践历练,全面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坚持底线思维,从严抓好材料全流程管控与焊接质量等关键环节,以严苛标准筑牢工程本质安全防线。坚持系统思维,狠抓质量体系的落地执行,显著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有效性。坚持“科技强企”路径,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智能技术为支撑,推动质量管理从“经验判断”向“精准管控”升级,用科技赋能质量提升。坚持品牌思维,精细化抓好工程全周期质量管控,将质量要求贯穿施工各环节,全力争创行业认可的优质工程,以品质擦亮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