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何大友 湖北石油水上分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 巫嘉宁 广西北海石油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问:除传统的补能补给功能外,水上服务区还可拓展哪些高附加值服务项目?

    何大友:湖北石油锚定“多能共存、多元共生、生态共建、智能共享、提质提速、开放合作”发展路径,全面推进水上服务区建设,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场景,推动传统“水上加能站”向现代化“水上综合服务中心”跨越升级。

    在能源服务方面,湖北石油在保障传统燃油加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LNG(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补给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多元船用能源的综合补给体系。

    在增值服务方面,创新推出“2+6+X”水上特色服务模式:以“船员之家”为暖心支点,夯实燃油加注和易捷商品补给两大基础保障;通过生活垃圾接收、生活污水回收、代收代寄快递、代购生活物资、信息与办公服务、应急药品援助六项核心服务,切实消除船员“上岸难”痛点;鼓励各站点结合实际需求与资源条件,灵活拓展供水、停泊、水上交通接驳、应急保障等“X”项个性化服务。

    在此基础上,湖北石油积极推广荆州李埠站党建共建、宜昌茅坪站“船员之家”建设、武汉阳逻站增值服务等成熟经验,联合政府职能部门推动法律咨询、党群服务向水上延伸,将水上服务区建成展示央企责任担当的重要窗口、服务船员的温馨阵地和应急保障的关键节点,全面助力内河航运绿色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巫嘉宁:北海作为广西重要的渔业大市,渔业产值长期排名全省前列。依托这一区位与产业优势,广西北海石油海上供油中心正加速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功能完备、服务多元的“水上综合服务中心”。

    作为目前广西唯一具备岸基条件的海上加能站,海上供油中心在保障燃油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综合服务能力。在船员关怀方面,设立船员驿站,提供休息、娱乐及医疗咨询等服务,缓解船员长期海上作业压力;在商品服务上,优化易捷服务体系,推出“水上易捷速购店”,实现渔民按需选品、精准配送,提升补给效率与便利性;在物流体系方面,利用区位优势建设海上物流中转中心,整合运输资源,优化转运流程,提升货物集散效率,助力物资高效流通;在应急保障方面,配备专业救援设备与应急队伍,形成快速响应机制,有效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在绿色转型方面,积极布局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设施,为近海作业渔船提供充电补能;在文旅服务方面,打造渔家生活体验区,吸引游客参与渔事活动、体验海岛文化,帮助渔民拓宽销售渠道。

    问:相较其他水上服务提供商,中国石化水上服务区如何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何大友:一是突出油品质量。通过透明化质量管理、客户口碑传播和实际使用体验反馈,强化客户对中国石化油品“质优量足、劲大耐烧”的认同,提升满意度。

    二是突出智能管理。针对中国石化内河及海上网点分布广的特点,全面推广“我要买油”APP应用,实现扫码提油、预约加油等功能,同时为客户提供油料消耗分析、用油成本核算、加油记录查询等数据支持,助力船舶运营精细化管理。推进建设船舶智能监控系统,未来可实现对疲劳驾驶、违规使用手机、操作不规范等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与实时预警。

    三是突出增值服务。按需提供免费代购、快递代收代寄、应急药品援助、临时休憩、热水供应等贴心服务,将水上加能站打造成为有温度的“船员之家”。

    四是突出协同治理。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共建船员服务中心、水上法律援助中心、水上党员之家等功能平台,实现矛盾就地化解、服务就近供给、组织有效覆盖,为船员提供法律、心理、党建等全方位支持。

    巫嘉宁:一是夯实基础设施,确保油品质量。北海石油是北海地区最早系统服务渔船的能源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口碑与专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基础,截至目前已建成8个海上发油鹤位,支持8条油管同步作业,创新实施海上公路双渠道供油模式,显著扩大服务覆盖水域。提供免费停泊服务,优化作业流程,实现开放性、全流程透明化操作,保障油品质量稳定可靠,助力船舶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拓展综合服务,打造一站式平台。持续丰富服务内涵,提供易捷商品供应、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接收等多元化服务,将水上服务区打造成为集能源补给、生活保障、环保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枢纽。

    三是扩大网络布局,增强覆盖能力。2025年,北海石油与北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合资建设的第二座岸基加能站已在侨港边贸码头启动建设,计划年底投用。新站将同时供应柴油和燃料油,满足不同类型船舶需求,并为船队提供海上配送服务,延伸服务半径。

    问:水上服务区的建设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何大友:从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两个瓶颈:一是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二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一要强化政府引导,优化规划布局。对接政府部门,推进统一规划,通过科学布局加能站点,避免不同经营主体在相近水域重复建设,遏制无序竞争和“内卷化”倾向,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同时,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调动合规企业的合理收益与长期投入积极性。二要通过“外引内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具备LNG、甲醇加注经验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现有员工在新能源操作、智能设备管理、船员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服务、能管理的复合型水上服务队伍。

    巫嘉宁:当前,水上服务区发展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均、支流覆盖少等问题,土地岸线资源紧张、建设资金短缺制约明显。服务功能普遍单一,同质化严重,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高。

    对此,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协同,推动水上服务区向“智慧绿色、功能复合”的高质量枢纽转型。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将水上服务区纳入航道网统一规划,分级分类布局,兼顾主干航道与支流需求,衔接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岸线和土地供给。设立专项资金,探索合营模式,缓解资金压力。

    二是推动创新升级。鼓励“服务区+旅游、文化、商业”融合,拓展综合功能,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建设智慧平台,实现预约、支付、引导一体化。全面配备污染物接收设施,推广岸电应用,打造绿色服务区。

    陈小梅 娄 巧 郑秀琴 骆冬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