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嘉宾:

    齐鲁石化热电厂经理 李海涛

    金陵石化技术质量部副总工程师 张爱萍

    天津石化生产部副经理 侯 强

    问:企业在保障热电安稳运行、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李海涛:今年以来,齐鲁石化热电板块持续强化“三基”管理,针对区域供需矛盾开展“头脑风暴”,完成冷渣器扩径改造、锅炉液位计更换、储罐更新等56项攻关项目。严抓报警管理和施工作业全过程管控,严格推行“监盘提标”行动,统筹优化煤炭管理,持续提升装置全周期运行水平。与地方电网、兄弟单位、建设监理等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凝聚工作合力,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提升,筑牢热电板块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根基。

    同时,深入开展降本减费增效工作,以“两提一降”为主线,合理压减天然气用量,优化发用电“峰谷平”策略,扎实推进蒸汽优化平衡、瓦斯气体掺烧、大矿煤掺烧、压减生产“三剂”消耗、零碳智联无纸化办公等72条措施落实落地。今年1~7月,齐鲁石化累计发电1.91亿千瓦时、供汽480万吨,其中光伏发电1215万千瓦时,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张爱萍:今年以来,金陵石化持续提升热电精益化管理水平,通过加强生产组织部署、优化工艺过程管控等措施,在保障装置安稳运行的同时推动节能降本。

    金陵石化加大定期工作执行督查力度和视频抽查频次,针对高温情况下负荷波动,及时优化干气掺烧方案,采用“动态负荷分配+干气调整”策略,根据公司用汽量实时调整给粉机转速与干气量配比,保证调压锅炉负荷余量,在稳定供汽的同时较好消纳干气,降低煤炭使用量,1~8月累计掺烧干气7.36万吨,折合煤炭消耗量约11.5万吨。

    此外,我们还充分用好“峰谷平”电价差异,实施“顶峰压谷”发电策略,通过高峰时段多发电、低谷时段少发电降低用电成本,今年以来已累计降低用电成本约600万元。持续开展装置运行优化,在锅炉负荷稳定的条件下,尽量维持煤粉炉单制粉系统运行、减少3号机凝结水泵双泵运行的频次,努力降低备用辅机厂用电消耗。今年1~8月,实现锅炉辅机系统和汽机系统分别节电130万千瓦时、66万千瓦时,共节约用电成本127万元。

    侯 强:在保障热电安稳运行方面,天津石化做实装置长周期满负荷运行攻关,推动专业管理从“点上突破”转向“面上提升”。高效完成6号炉低氮燃烧改造等重难点工作,深化落实手指口述、双确认及甲乙双方联合监督“双班长制”,人员操作准确率、规范执行率100%。从严应急演练和异常管理,深化工艺平稳性体系建设,工艺平稳率、报警处置及时率100%。

    在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方面,天津石化持续强化热电辅材用量攻关,通过优化石灰石粗细粉投入量、投运飞灰再循环系统、清理CFB锅炉返料腿及分离器内挂壁等,石灰石、尿素等辅材消耗再创历史新低。持续精准优化节电措施,实施一、二站给水系统、空压系统降压运行,合理优化匹配辅机运行,用电率持续下降。持续推进错峰发电,对比购电成本,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最大限度利用峰谷差电价,外购电实现削峰填谷;用足抽凝机组调峰能力,在安全平稳基础上将机组调峰区间、时间提升至最优,最大限度实现发电调峰。今年上半年累计减少外购电成本523.4万元。

    问:中科炼化通过优化降本取得阶段性成果,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李海涛:从中科炼化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在当前激烈的成本竞争中,企业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固然重要,但管理和运营的“软实力”同样是提质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

    精细管理是“永不竣工”的降本工程。优化掺烧、运行方式调整、辅机优化、削峰填谷等措施看似是“微调”,但其效益释放速度快、成本低。这说明,在追求正常“增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存量”资产的精耕细作。齐鲁石化将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指标跟踪、对标分析和考核机制,力争将每个运行参数都调整在最佳经济区间。

    系统协同是价值创造的“倍增器”。在提质降本增效方面,要树牢公司“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比如“优化天然气炉掺烧炼厂瓦斯气”,正是生产计划与燃料供应高效协同的典范,既消化了低成本副产瓦斯气,又减少了高价天然气消耗,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

    数据驱动成为科学决策的“导航仪”。从煤耗分析到水平衡测试,再到蒸汽优化方案的模拟推演,这些都依赖于数据支撑。齐鲁石化将通过升级SIS系统、构建智慧煤场、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及实施智能巡检等管理措施,加速数智化转型,在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有效捕捉精细数据的同时,挖掘更深层次的降本空间。

    张爱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持续压低各项能耗、提升能效水平是企业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跟先进水平相比,金陵石化的装置能耗指标还有大幅压降的空间,我们将大力推进“双增双节”项目实施,充分利用检修机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强化过程换热增强节能效果。

    连续重整装置是耗能大户,细微的进步都会取得巨大的成果。我们抓住3号连续重整装置检修契机实施预加氢反应进料加强换热项目,通过新增两台同型号新型换热器加强反应产物与预加氢进料换热,提高预加氢进料换后温度,减少燃料气消耗。与上一周期开工初期相比,换热器热端温差下降15摄氏度,在相同进料条件下,进料加热炉单位时间燃料气消耗量降低38.8%,预计每年可节约燃料气2000余吨,降低成本400万元。此外,我们还实施了3号重整焙烧空气预热优化项目,在检修中增加氧氯化区出口高温烟气与净化风换热流程,新增高温烟气/净化风换热器,使净化风通过换热后再加热,净化风电加热器的功率降低43%,每年预计可节电87万千瓦时,降低电费成本52万元。

    侯 强:中科炼化动力站的能效提升经验,是传统高能耗企业锻造低成本竞争力的有益实践。天津基地作为中国石化“4+2”战略布局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落子,将一如既往把“降本减费作为刚性约束”,做深系统优化“大文章”,干好节能降耗“精细活儿”。

    坚持立足全局优化这个根本。以一体化思维,算大账、算总账,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能源,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天津石化在低温热系统优化与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遵循“高质高用、低质优用、梯级配置、系统联合”回收利用原则,立足装置间、装置与居民区间、基地成员间协同优化,实现低温余热变“废”为宝,大幅降低蒸汽消耗。紧紧抓住精益运行这个关键。巨大的效益潜力往往隐藏在现有的工艺流程和日常操作中,通过对现有装置潜力再挖掘,实施一系列“小、巧、灵”精细调整,也能创出显著效益。天津石化将继续在强化三级节能管理网络上用心用力,细化节能指标分解,落实落地节能优化措施,不断提升能源梯级与循环利用水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个源泉。能源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既要深入挖掘已有产能节能潜力,又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快推进新能源应用。天津石化积极应用低碳能源,南港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充分利用天津LNG(液化天然气)冷能,能耗低于设计值,达到行业领先。下一步,天津石化将用好“热氢风光”资源,积极探索绿电消纳新途径,接续推动冷量耦合,加快能源转型发展。